发布时间:2024-11-14 23:59:29 来源: sp20241114
聆听奥运冠军校友的故事、了解古建背后历史文化、参观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跟劳模工匠学做科学实验……近日,全国各地学校陆续迎来开学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大思政课”持续涌现、精彩纷呈,从云端上的交流分享,到场馆里的深度对话,再到行走中的切身体悟,“时代后浪们”在这堂“青春必修课”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砥砺担当奋斗,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青春华章。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承担着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听得最多的是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讲得最多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暖心寄语、殷切嘱托,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阶段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探索未知领域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必须从起跑线、出发处就扣好逐梦前行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小小肩膀扛起大大责任,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锐意进取、矢志前行。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也要注重方式方法、推动改革创新。在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小好汉”们走进周恩来纪念馆,追寻伟人足迹、感悟奋斗历程,推动思政课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在重庆沙坪坝小学,学校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红色剧目《小英雄雨来》,在身临其境、探索体验中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好用活理论、历史、现实、实践的宝贵素材,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课程体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方能持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大任时代新人,根本在教师,关键在发挥“大先生”“传道者”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既是期望期盼,也是明确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同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对标对表,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于风浪考验时立场坚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更新教学思维、拓宽课堂视野,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以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把道理讲透彻、说清楚,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思维方法,行稳致远“赶考路”。
追梦永无止境,奋斗正当其时。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的铿锵誓言,新时代的少年胸怀理想、重任在肩;昂扬奋进的中国,江山壮丽、前程远大。新征程上,让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定能把这堂“青春必修课”办得越来越好。逐梦奔跑的少年们,前行不辍、未来可期!(荔枝新闻 刘鑫)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