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16:52 来源: sp20241122
北京首钢园内,以科幻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外景。 贺路启摄(人民图片)
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宁海越野挑战赛上,参赛选手手持运动杖穿越登山步道。 尤才彬摄
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致富和就业的河北省滦平县古城川村街道一景。 本报记者朱金宜摄
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2023年,国内居民出游意愿平均达91.86%,创下新高,国内旅游人数达48.91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元;“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10%……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旅游、享受旅游,不少城镇和乡村因旅而美、因旅而富,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美好生活新“刚需”
周末说走就走,来场“微度假”;行程放缓,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放松身心;风景、美食、赛事、演出,都能成为出游理由……近年来,旅游作为生活方式的属性愈加凸显,越来越成为一种日常消费,构成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去年刚退休就选择来阿尔山旅居,这里四季都很美。”在河北游客刘女士眼中,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既有春花烂漫,又有“22℃的夏天”,既能欣赏秋日的层林尽染,又可畅游冬天里的冰雪世界。
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阿尔山,近年来着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不断完善景区公路、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推动发展自驾旅游、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等多种休闲度假业态,让更多游客能常来常往。
目前,全国已有6批次6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效增加了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生活需要。
到殷墟博物馆借助微痕增强技术解读实体甲骨;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沉浸式体验唐代市井生活;跟随茶农到五指山下的茶田体验采摘、制茶……随着科技手段被引入旅游场景、文化和旅游更紧密地融合,智慧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和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于品质化、个性化旅游以及“游有所学”的需要。
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通过旅游愉悦身心,增长见闻,亲身体验到旅游带来的收获与幸福。
城乡发展添动力
冬雪飘飞,中国结、灯笼映红了街道,依稀可见道路标牌、商店牌匾、酒店提示等都标注着中俄双语——这是位于中俄边境的小城黑龙江省黑河市一景。今年年初,“俄罗斯人组团到黑河逛早市”等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冲上热搜,这座边陲小城因“一城两国”的异域风情、别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越来越多曾经鲜为人知的小城,正依托独特的文旅资源,释放出因旅而兴的活力。今年以来,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等地游客接待量涨幅均超过往年同期水平,其中,景德镇市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双双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文旅热度持续升温。
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乡土中国,乡村旅游焕新乡村面貌,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
走进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古城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初夏刚至,葱茏绿意已在这座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村落蔓延开来。
“来看看,我们村自己建的民宿,这儿还拍过电视剧呢。”村支书苏继文带领记者步入一个白墙青瓦的小院,说起古城川村“蝶变”的故事:7年前,古城川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时,就瞅准了发展旅游的路子,按照相应标准修缮房屋,平整道路。2019年,村集体成立旅游公司,出资180万元,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了5个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游长城、看炊烟、听鸟鸣、吃煎饼的特色乡村生活。“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模式,让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带动全村300多人就业。2021年,古城川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5个保存完好的连片傣族自然古村落紧密相依,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泼水节等傣族民俗,吃住在傣家,感受傣族生活的淳朴自然。近年来,傣族园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和帮助村民参与景区工作,通过土地租赁、门票收入分成、经营农家乐等方式,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起到了“建好一个景区、带动一地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旅游富民作用。
数据显示,中国已有2.26万个扶贫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国A级旅游景区带动就业总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旅游业正在释放强大的“乘数效应”,不断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
“一业兴 百业旺”
浙江省宁海县,依山傍海,是户外运动的好去处。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宁海县不断整合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发展水上运动、攀岩、自行车、野营、漂流、滑翔等新业态,建设“陆—海—岛—山”为一体的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并举办越野跑、徒步穿越等活动赛事,吸引大量当地居民和游客登山观海。
得益于体育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宁海县深甽镇率先在国内引进运动杖产业,逐步形成年产量1500万根、年产值9.2亿元以上的生产规模,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运动杖生产基地,还将产品出口比例做到80%以上,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以小小运动杖撑起亿元大产业。
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不仅正在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正在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
在江苏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文创聚集区与旅游景点融合共生,2022年园区文化企业营收超400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20%;在山西代县,集黄酒文化体验、北方黄酒博物馆于一体的“丝路黄酒文化体验区”打造出“工业+文旅”新业态,以文促旅,以旅助产;在北京首钢园,工业遗存、冬奥遗产、服贸场地与现代会展、潮流活动、文艺演出等相结合,把老工业区盘活成城市生活新地标……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未来,旅游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作用将更加凸显,“一业兴、百业旺”蕴含无限可能。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