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3:44:54 来源: sp20241114
江门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
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助力大湾区建设
1月15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架设到位,黄茅海跨海通道中引桥顺利合龙。这意味着,项目两座海上主桥——黄茅海大桥与高栏港大桥成功实现海上“牵手”。
风起黄茅海畔,潮涌大广海湾。一个月前,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位于江门台山广海湾的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正式动工,18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大广海湾。
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形成协同发展“黄金内湾”的背景下,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两条大桥即将开通,将给珠江西岸城市的区位优势带来新突破和新提升。
近日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前瞻谋划、长远布局,提出将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助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争取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
新的国家级平台,意味着更大的担当、更高的期待。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从深江经济合作区到港邑绿色产业园,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路线图”愈发明晰、“施工图”更加细化。
拥抱“黄金内湾”
伶仃洋上,烟波浩渺。
日前,深中通道钢桥面铺装圆满完成,各项工程建设已进入通车冲刺期。预计2024年春节后,项目将开始海底隧道内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为实现今年通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侧,黄茅海跨海通道也正在抢抓工期,预计于今年底建成。项目正式通车后,将缩短珠海到江门约30分钟的通车时间。
这意味着,2024年,一东一南两条跨江跨海大桥即将开通,让江门重新“回归”珠江口。
珠江八门入海,江门占其二,是典型的珠江口城市。但由于身处珠江西岸腹地、远离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层,江门与珠江口东岸的香港、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可通达性相对较差,制约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江门的流动和集聚。
变化正在发生。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将与前海、南沙等发展平台实现握手,届时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大约1小时,与横琴和澳门、与香港也将分别实现半小时、1小时互通。
一体化、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被认为是世界先进湾区的标配。基建提速为江门实现以“湾”连“湾”提供了硬件基础,大广海湾经济区迎来了“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区位优势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升,成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重要组成部分。
跳出江门看江门,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速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广海湾经济区空间广阔、交通便捷、成本优廉等比较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对东岸城市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将显著增强,有望更深度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分工循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经济纵深。
“大桥经济”的热度,很快就传到了嗅觉灵敏的珠江口东岸。一周前,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联盟一行到江门考察,详细了解大广海湾经济区相关规划、基础建设、产业布局等情况。
在实地感受经济区内发展氛围后,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有感而发:“双通道”即将开通,江门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江门与香港各项合作也将迎来全面提速,“江门与香港可以开展更多的科研、平台、产业等合作,给彼此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活力”。
抢抓“时间窗口”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这两年,拥深、融湾,成为珠江西岸城市的高频词。在这个重大发展课题上,就江门而言,大广海湾经济区如何开发建设,可谓“关键之匙”。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列为紧随前海、横琴、南沙、河套之后的粤港澳合作重要发展平台。
一直以来,江门深知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战略价值,在开发建设上始终慎之又慎、谋定而动,每走一步都在为大广海湾发展创造条件,为其更好服务战略布局积蓄力量。
近一年来,江门聚焦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动作频频,备受外界瞩目:2023年2月,首次提出深圳江门合作“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携手港澳“在广海湾经济区加快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高水平谋划建设国家级重大发展平台;去年8月,提出要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谋划建设港邑合作特色产业园,共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如今,随着“双通道”即将开通,江门交通脉络正在延展,城市显示度明显提升;战略空间正在打开,处于区域价值重估的关键转折点。
从发展格局看,大广海湾所处的湾区合作“桥头堡”,背靠国内、面向国际,拥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天条件。
从发展能级看,大广海湾经济区携手香港、深圳等全球排名前列城市,必将获得更多顶级资源、注入更强前进动能。
无论从哪个维度审视,江门已迎来属于自己的“时间窗口”。立足当下,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展望未来,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望未来,江门将全力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顺应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市级统筹,优化大广海湾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土地、交通、产业等各类优势资源,全力创建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示范区,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与大湾区现有的横琴、前海、南沙、河套4个粤港澳合作国家级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大湾区。
撬动战略“支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23年底,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传来好消息:由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纳入粤港合作省级重点科研平台。
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领域协作,是江门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的题中之义。过去几年,为吸引更多港澳人才到侨乡投资创业,江门着力构建了包括侨梦苑、珠西创谷、大广海湾青创智谷等创业创新平台,完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累计引进港澳项目164个,辐射带动7500多名港澳青年就业创业,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深江合作,同样是江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过去两年,深江两地从上到下、从政界到商界互动频繁,在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交通互联等事项中达成多项共识,形成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江门累计引进深圳超亿元项目投资额超78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500亿元。
如今,“大桥经济”到来,为深化江港澳合作、深江合作开拓了更多想象空间。江门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将得到更多可撬动的战略“支点”。
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江门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去年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更是成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五个主平台之一。
聚焦到3240平方公里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其开发强度不到6%,拥有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其核心区银湖湾滨海新区与广海湾经济开发区,面积约520平方公里,能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四大平台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配套。
一方面,江门将携手港澳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与香港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成果转化;与澳门加强金融、大健康、教育、文旅等产业合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另一方面,江门将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今年重点推动启动区加快建设,特别是加快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区管理架构、合作模式、利益共享机制等,推进合作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编制。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被“点名”的片区,需要拿出更多实质性的进展。江门仍需继续拿出实干者的决心和气魄,加满油、鼓足劲,向前全力冲刺,争取国家级的资源配置,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大湾区第五大国家级平台,激发出“大桥经济”的新活力,实现城市综合实力新的跃升。
撰文:董有逸(南方日报)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