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学家是真正该追的星!” 

发布时间:2024-11-17 07:23:23 来源: sp2024111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陈然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人民网记者 陈然摄

人民网香港11月30日电 (记者王尧、陈然)神舟飞天、太空漫步、天宫会师……11月30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在香港科学馆正式开幕,多组珍贵展品展现了我国数十年来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书写着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美篇章。

站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前,香港科学馆总馆长李为君示意记者走近几步,“瞧返回舱的这一侧,有高温灼烧后的痕迹”。再凑近看,舱体外层是细密的蜂窝状结构。李为君说,在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会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因此其防热结构必须经受数千摄氏度高温的严酷考验。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是首次面向香港公众展出,体现出国家对香港的厚爱和支持。”香港科学馆馆长(展览更新)殷翠荷回忆策展过程说,返回舱重达3吨,馆方特意安排了结构工程师与布展团队一同进行运送彩排,确保展品到达时安全无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陈然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人民网记者 陈然摄

除了返回舱,空间站组合体1:15模型,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一批珍贵的航天器模型也同时亮相,配合互动体验等形式打造出沉浸式的展览空间。

在另一边厢的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区,图文并茂的载人航天发展史带观众回顾了这条圆梦之路:20年前,浩渺星海见证首位中国访客扬帆起航;20年后,最新一批中国航天员乘组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出发奔赴“天宫”。

从神五到神十七,从首次太空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硕果累累,靠的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些科学家是真正该追的星!”展览出口处,不少香港市民意犹未尽。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访港,多名成员分赴香港培侨中学、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与来自40余所学校的约1400名在校中小学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分享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温柔的山河轮廓、浪漫的蔚蓝海港……在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的“太空相册”里,这幅由朵朵白云点缀的香港地貌是他的“珍藏”之一。“能在太空拍到香港是件很幸福的事。空间站的舞台,期待着你们的登场。”陈冬话音未落,现场已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舱内航天服。人民网记者 陈然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传媒预展。图示舱内航天服。人民网记者 陈然摄

“‘天地笔友’终于在香港相见了!”曾与陈冬有过“太空书信”往来的香港培侨中学学生陈蔓琳激动不已。她再次念出陈冬回信中的话,“生活就像天空一样,不都是艳阳天,但也因为有阳光、雨水、风雪、雷电,才有色彩丰富的天空”。这段话一直鼓励着她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鼓励着千千万万和她一样的香港青少年。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对记者表示,遨游太空的梦想种子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上,希望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能在国家航天工程的发展进程中看到香港学生的身影、参与和贡献。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用在空间站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为学生们串联起他在空间站的故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的追梦历程;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张陆则分享执行飞行任务期间的难忘经历,他还将亲手写就的书法作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赠送给香港学生,表达勉励之意,增进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浩瀚苍穹、壮阔宇宙,激发着香港青少年的浓厚兴趣与无限遐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播下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焰。“未来已来!我们要把握时间努力钻研,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接续奋斗。”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航天器系统工程师林浩一说。

“载人航天精神与香港同胞建设香港所展现的精神面貌是相通的。”代表团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全港欢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大汇演”中表示,期待未来有香港特区航天员进入国家的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开展具有香港特色的科学实验项目,使祖国的航天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责编:曹欣悦、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