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对话:一脉清水通南北 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1-30 08:40:33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徐婧 杜燕)10月的尾声,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畔奏响《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经典乐曲。这是北京艺术中心迎来的首支国际大团,也是捷杰耶夫首次登台北京艺术中心。

  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正对各类设施及服务进行测试,它与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共同组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都将在今年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开放后,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将丰富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

北京艺术中心外景。 记者 杨可佳 摄

  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的“三大建筑”,是京津冀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是京津冀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新图景的缩影。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河北取消赴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开学迎新,京津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北京3600余个政务事项延伸至北三县,179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超63%,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洳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地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协同创新越来越快、公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资料图: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举行通航仪式。此次通航创造多项新的历史,包括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等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等。图为游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北京段航道上。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22年,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交出亮眼成绩单。

  地跨八个省份的中国大运河,流淌千年,养育着沿岸的城市。沿着这条古老的运河向南,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通过深化地区合作,推动整个区域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群和世界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在这片冲积平原上,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稳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最终都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资料图:2023年11月4日,第十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杭州举办,现场设有做茶饼、猜灯谜、投壶等活动及各式国风手作摊位,吸引游人前往观赏体验。图为几名身着汉服的游客与活动工作人员(左二)合影。记者 鲍梦妮 摄

  大运河流淌千年,至今仍泽被后世,不仅为沿岸民众带来了富足,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20年,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共同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修缮文物遗存,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

  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2022年11月25日、11月29日和12月1日,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并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让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了法治保障。

  三地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共同加强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古今汇合、类别融合、区域整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合理规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深化北运河通航河段旅游合作,稳妥推进其他适宜河段旅游通航,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

  在北运河武清段,因运河而兴盛的天津市武清区,正在利用生态优势推进大运河畔文旅融合,带动全域旅游。考古研学、运河游学、行走运河……该区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在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北运河河段的旅游通航及大运河两岸的绿化提升。

在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的北运河郊野公园与中草药文化园内,大片的板蓝根花盛开,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记者 佟郁 摄

  运河留下的不仅是种类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有分布密集的文化遗产。河北省衡水市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公布,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衡水市、故城县文物保护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发现一处唐宋遗址群。该遗址群文化层内遗物丰富,以建筑构件和陶瓷器产品为大宗,还有少量陶窑业遗物、骨器加工遗物、铁器、铜钱币等。上述遗址的发现,为大运河沿途内陆航运城市、淤埋型城址、丝绸瓷器贸易转运型城市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将为推动大运河综合研究、利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与一般的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有所不同,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目标,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三地要统筹协调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多措并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沿线地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水系资源条件,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用水。

资料图:2023年4月8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今年开园。图为公园内的白浮泉遗址-九龙池。 记者 富田 摄

  今年上半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公园基于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园内设置的多个展览,通过科技手段讲述“运河源头”故事,展现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

  时隔多年,白浮泉再次淌出汩汩清流,九龙池“龙泉漱玉”景观重现。“白浮之泉”碑亭的不远处,游人漫步在公园铺设的专用步道上,鹭影台不时有观鸟者前来拍摄。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加持下,运河以更加现代化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滋养周边百姓。

  悠悠千载,流淌着的大运河,串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地标,讲述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本届活动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邀请“五方合作机制”以及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在文脉流动中共建、在经济流通中共赢、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