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卖部,牵着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4-12-24 02:17:14 来源: sp20241224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打造基层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新载体

  农村小卖部,牵着大民生

  核心阅读

  化身“议事大厅”,为村民聊天议事提供场所;化身“爱心驿站”,免费为劳动者提供物资保障;化身“小文化楼”,点亮乡村文化生活……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充分利用散落在自然村里的农村小卖部,统一风格、规范管理,并赋予其多种功能,让这些小卖部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聚嘉福生态旅游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麻斜街道举行。谁能相信,这个总投资1亿元的优质项目,是在一个叫“咱村铺仔”的地方酝酿而成的?

  在粤西地区,农村小卖部俗称“铺仔”,是大家购买日常用品的地方,也是左邻右舍拉家常、打扑克、下象棋的场所。湛江市坡头区充分利用这些散落在自然村里的小“铺仔”,统一风格、规范管理,升级打造成“咱村铺仔”,并且赋予其村民聊天议事、文化体育休闲、暖心爱心服务、文明积分超市等功能,让它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载体。

  “来来来,一杆水烟筒,说说今天喜讯;坐坐坐,两条硬板凳,谈谈时下佳音。”走进该区龙头镇莫村,“咱村铺仔”示范点前挂着的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咱村铺仔”平日里的热闹景象。据坡头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委宣传部部长苏子淳介绍,目前全区7个镇街已打造好示范“铺仔”——“咱村铺仔”145间。

  “议事大厅”开到家门口

  一张桌、一壶茶、几个杯,三三两两、促膝长谈……小小的“铺仔”俨然村里的“议事大厅”。

  “关于建设美丽乡道,我的想法是把商业较为集中的乡道和铺面进行统一改造,再引入当地名优土特产和特色文化,升级为乡村商业街。”“湛江湾实验室就在我们村对面,我们一定要结合地处高新区的优势,‘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咱村的足球场、篮球场升了级换了代,应该多搞几场乡村体育活动,庆祝庆祝,热闹热闹!”……冬阳下,偌大的莫村村民广场旁,被浓荫庇护的“咱村铺仔”前,驻点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村民群众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风貌提升,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村委会成员黎献美一边记录一边感言:“‘咱村铺仔’除了给予村民充足的‘话语权’,更拓宽了上情下达的渠道和途径;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报后,村两委保持跟进、及时回复,确保事事有人问、件件有回音,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参与村民自治。”

  “老实说,除了出远门,我几乎每天都要坚持来‘咱村铺仔’坐坐。相比办公室,这里的氛围更加轻松、更接地气,村民们也更愿敞开心扉反映诉求、说事讲理,我们镇里也可以更加迅速及时地了解社情民意,捕捉住群众工作的难点、痛点和关切点,把握好基层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闪光点。”龙头镇党委书记赵良儒说道。

  今年初,广东省全面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坡头区委区政府闻讯后,号召所有在职区领导、区直单位班子领导干部变身“指导员”,第一时间下沉镇村一线;“咱村铺仔”建成升级后,更是要求大家轮流驻点,随时与村干部、村民共同商量怎样把美丽乡村建设好。

  南三青蟹、南三海鸭蛋、南三对虾……在南三镇田头村,“咱村铺仔”在销售日常用品的同时,还积极采纳村民建议,专门开辟本地农产品展销专区,对内深度挖掘本土农特产品,对外充分展示本地优质品牌,让外地游客知道买土特产就到“咱村铺仔”,有效解决了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窄、优质不优价等问题,直接增加农户收入。

  以“走近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导向,坡头区还利用“咱村铺仔”位置适中等特点,结合各村日常开展的重难点工作如征地拆迁、宅基地确权等,设立村务公示窗和普法公告栏,开好“政策解读直通车”,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政策解读、现场答疑,尽快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小卖部变身“爱心驿站”

  “‘铺仔’坐一坐吗?”如今,小卖部老板见到乡村保洁员、外卖小哥、快递小哥都会招呼一声。“平常我们在附近打扫卫生,随时可以到‘铺仔’歇歇脚,喝杯水,‘铺仔’让我体会到浓浓情意!”环卫工李姨笑道。

  自打造“咱村铺仔”以来,坡头区积极倡导乡村小卖部化身为“爱心驿站”,免费为劳动者提供饮用水、充电设备、紧急药品、口罩等,大力提倡村民互助、尊老爱幼、扶弱助困的美德。同时,“铺仔”也接受村民捐赠那些已经闲置但还可利用的物品,如维修工具、儿童玩具、母婴用品、家用电器、运动用品等,用来建设邻里共享爱心驿站。村民如有需要,都可以来“咱村铺仔”登记借用。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坡头区注重发现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率先在莫村“咱村铺仔”设置“广东省名中医服务农村诊室”,邀请省市名中医或派遣本地中医专家的方式进驻,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科普讲堂和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专业的中医健康服务。

  为鼓励更多村民加入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坡头区在以往各镇街、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积分超市”试点的基础上,将“文明积分超市”延伸至自然村,在示范“铺仔”内倡导以“小积分”引领“大文明”,进一步完善积分兑换制度。“村民凭积分到‘铺仔’兑换心仪物品,进而充分激发村民群众践行社会公德、群策群力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莫超华介绍。

  同时,坡头区充分利用就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站优势,将志愿服务保障延伸至“铺仔”,志愿者、网格员等经常来到“铺仔”,为特殊就业群体提供全天候贴心服务,让邻里更和谐,让乡村更温情。

  “文化驿站”点亮百姓生活

  “咱村铺仔”不仅是“爱心驿站”,让乡村更有温情,还是“小文化楼”,点亮乡村文化生活。闲暇时光,村民们常常聚集在“铺仔”,有聊村历史的,有唱粤曲的,有吟诗作对的……渐渐地,“铺仔”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化驿站”。

  当村里不举办文化活动时,“咱村铺仔”就变成“榕树大讲堂”,每周二、周四晚上,由老干部、老党员、新乡贤等组成的志愿宣讲队伍,用当地方言等解读乡村振兴等政策,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村民“坐得稳、愿意看、听得懂、记得住”,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咱村铺仔”还不知不觉地成了文旅人才打卡地、节庆活动策源地。

  南三岛是粤西地区主要盐产区,盐业生产条件优越,制盐历史悠久。南三镇党委书记唐海迪专门从市区请来民俗专家和策划团队,多次深入村头、河口以及海边的“咱村铺仔”,虚心向当地有经验有见识的老盐工老渔民请教问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举办“生态海盐文化季”。活动现场,除了打造出一座座由粗盐堆成的巨大“雪”山,让市民游客体验湛江特色的“冰雪”之城,还设置多个互动手作摊位,给游客观摩制盐过程,甚至用粗盐制作不同的海盐饮品、海盐食品以及跟海盐相关的手工产品等。此外,一旁的研学专区也十分引人注目,制盐师傅们通过讲解制盐步骤、科普用盐知识等,让游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深度体验古法制盐的奥秘。

  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坡头区委书记陈景泰表示,小“铺仔”里有大民生,下一步,坡头区将进一步按照湛江市深入推进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部署,持续探索和擦亮“铺仔文化”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咱村铺仔”成为美丽乡村一道耀眼的风景线,推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路玉萍、黎明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