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金寨县丁埠村:昔日深山里,今朝“桃花源”

发布时间:2024-12-01 04:29:58 来源: sp20241201

  央广网9月24日消息(记者 赵家慧)在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有个获评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的“夏清·沧海桑田”。

  溜光的青石板路两边,排列着一栋栋土墙黑瓦的小宅院。无边泳池、山景露台、咖啡店和书屋,搭配青山绿水,炊烟袅袅,成了城里人追逐的“网红打卡点”,每到节假日便热闹非常。

  活化利用 老街变“网红”

  故事要从丁埠村那条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李集老街说起。它曾是一条通往武汉和河南的古驿道,两边住着十多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不断搬出老街,老街年久失修,老宅也大部分成了空屋,随时面临着倒塌的风险。

  转机发生在2022年。随着金寨县明确“一乡一宿”的旅游发展思路,南溪丝绸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开始实施,丁埠村迎来蝶变。

  除了独特的山水林田格局,当地的蚕桑、丝绸文化历史悠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立夏节起义首发地丁埠大王庙更是坐落于此。南溪镇就此明确思路,决定融合红色文物、桑蚕、丝绸、老街等本地特色元素,打造集野奢民宿、餐饮、研学、党建团建、文化书院和溯溪游乐等项目于一体的乡村mall综合体——“夏清·沧海桑田”民宿集群。

  改造时,李集老街保留了原始风味的街道布局,呈现出浓厚的皖西建筑风格,“修旧如旧”,将土坯房拆除重建,拆下来的砖块做房屋的外立面,充分将老房子活化利用。

  大别山里的老街“摇身一变”,成了“把酒话桑麻”的“世外桃源”。

  2023年7月,民宿一期正式运营。“一期利用老宅建设了24间风格各异的民宿,今年我们又利用废弃村小,增设了老校园风格的二期10间民宿,‘五一’期间供不应求,日日爆满。”民宿运营经理郭鹏说。

  本地就业 屋主变“管家”

  在“向晓”单元房,当地村民余弟青正在收拾客房。对于余弟青而言,这一套有6间客房的民宿有着别样的意味——这里曾经是她的家,如今她则是这里的管家。

  “因为年久失修,祖上传下的老房子不再适合居住。2010年,我们全家离开老房子,搬去了镇上。渐渐的,这里就彻底成了空屋。”说起过去的老房子,余弟青的眼神中充满了回忆。

  余弟青告诉记者,按照和村里的协议,村里负责老民房的改造,并免费租借给“夏清·沧海桑田”民宿经营,10年后,村民可以选择按照市场价格将自家老屋继续租给民宿,或者收回自己经营。民宿自开业至今,还带动了像近百名余弟青这样的本地村民就业。

  "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首次采用EPCO的模式建设,由政府主导投资,将濒临倒塌的民房、县级文保单位、校园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修缮,引入了安徽农道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并进行设计、采购、施工、运营。"金寨县南溪镇镇长施海军告诉记者,吸引了来自省内合肥、皖北、六安本地及省外湖北、江浙沪等地的游客及自驾团队,已接待游客3.5万余人,营业收入超320万元。“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入住率基本达到100%,周末也能达到80%左右。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房间也基本被订完了。”

  2023年10月,丁埠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夏清·沧海桑田”民宿的市场认可度也在逐步上升,于今年3月获评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

  荣光再现 “织”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向晓、闲逸、稚悦……民宿的客房名都颇为雅致。客房外的中庭,都摆放了一台老式织布机。这是本地桑蚕产业发展的缩影。

  在金寨县,桑蚕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老人们口中的“白沙河茧丝、笔架山蚕子、吴家店绸帐”便是过去产业繁荣的写照。

  鼎盛时期,金寨拥有20余万亩桑园,年养蚕27万张,年产茧8000余吨。而在南溪镇,群众素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这里曾连续27年产茧量位居全省乡镇级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丝绸小镇”。

  上世纪90年代末,金寨县桑蚕产业逐渐衰落。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强调发展桑蚕产业,金寨县提出在南溪等6个乡镇发展桑蚕产业,建设标准化优质桑园,改造或新建养蚕棚室,推进小蚕共育,加快蚕种场改造提升。桑蚕产业再一次腾飞。南溪镇大力发展以蚕桑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全村栽桑400亩,年养蚕300张,产值80万元。

  把当地桑茧丝绸优势产业打成一张“特色牌”,丁埠村积极谋划三产融合发展,为游客提供桑葚采摘、蚕桑研学、丝绸体验等,打造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地。

  在各地都在铆足劲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时,南溪镇认真打好手上的“现有牌”,把发展民宿周边旅游与文物资源保护活化利用深度融合,激活村庄内生动力,坚持“轻介入、小切入”,从而带动金寨全域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