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森林“粮库”发展 让中国饭碗更“丰盛”

发布时间:2024-11-27 12:45:33 来源: sp20241127

  一根竹笋有多少种打开方式?脆笋、炭烤笋、烟笋……眼下正值春笋产季,福建建宁一家食品公司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将一根根鲜笋加工成笋制品,销往国内外。

  小竹笋做成大产业。福建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年来,福建深入挖掘森林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粮油,持续壮大森林“粮库”。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森林物种丰富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我国有34亿多亩森林、8000多种木本植物,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践行大食物观,要向森林要食物,夯实绿色粮仓。

  数据显示,森林食物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农产品。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人均森林食物产量约130公斤,居世界前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开发森林食品”。

  “森林‘粮库’的‘粮’是一个宽口径的概念,不再是传统粮食,更准确地理解,应该是‘食物’。”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经贸研究院院长程宝栋认为,森林提供的食物种类主要包括木本粮食、木本油料、菌菇类、蔬菜类等,同时,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应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向森林要食物,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木本粮油和经济林,持续壮大森林“粮库”。

  近日,湖北房县红塔镇沙坪村核桃林下中药材基地迎来丰收季,基地里白芍花相继盛开,农民在林下忙着为白芍锄草松土。

  林下经济带来好“钱景”,助力森林“粮库”增值。沙坪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柴胡、白芍、黄连、天麻等林下中药材,做强做优林下经济,实现了农民增收。

  从沙坪村向北看,在河北侯家寨镇房山沟村,村民们正忙着在板栗林下种植丹参苗,栽苗、填土、压实,动作娴熟。“种中草药不仅能增加收入,还利用了林下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一举两得。”村民杨学军高兴地说。

  林下“掘金”,“美”“富”双赢。业内人士认为,各地应坚持充分挖掘林地资源,立体、集约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一地生多“金”。

  扩充森林“粮库”,“以绿生金”创新路。为实现生态经济双赢,今年春季以来,陕西绥德林业局采购了一批既可绿化山地、又可挂果的陕北稀有树苗,用于打造特色经济林。

  “最近我都往山上种树,每天工资能拿220元。”赵家坬村民赵国军说。据了解,赵家坬村山地建设特色经济林106亩,栽植西梅、鲜食杏、鸡心果、海红果等6000株。建设木本油料基地126亩,栽植文冠果13975株,预计3年后挂果。

  据悉,在我国,每年新造、改培经济林面积2000万至3000万亩,全国经济林挂果面积占总面积的67%左右,经济林产量增加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

  防护林网为森林“粮库”撑起绿色屏障。在“三北”地区,一条长长的绿色屏障——农田防护林网迎风而立,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还促成了“三北”地区农田林网化面积和粮食产量“双增”趋势。

  数据显示,三北工程累计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庇护的农田面积达3021.4万公顷,农田林网化率达到44.1%,基本根除了危害农业生产的“三刮四种”现象,工程区累计增加粮食产量4.23亿吨,年均增产1058万吨。

  丰富食物“资源库”,唱好农业“山海经”。业内人士认为,“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应不断拓展木本粮油产业链,深化林果、林菌等绿色食品加工,增强生态森林食品供给。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养殖及采集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集中区拓展;强化功能性代谢物研究,与食品、医药领域合作研发功能性产品,提升木本粮油产业综合价值,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