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24-12-16 18:59:15 来源: sp20241216

  数据来源:科技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闫伊乔

  嘉  宾: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郑阳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  清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胡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毕心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

  如何完善评价机制,让更多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何强化对青年创新人才的职业早期支持,从而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本期报道特邀高校教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教育学者结合各自工作,谈体会、话落实。

  ——编  者  

  

  为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环境

  记者:如何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扭转“唯帽子”倾向,发现和选拔更多青年创新人才?

  郑阳恒:当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应多关注青年科技人才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创新亮点,避免只看人才“帽子”、发表文章档次、影响因子等标签,全方位地考量人才,提高人才选拔的精准性。

  杨清:评价标准要体现多样性,从品德、能力、实绩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形成既发挥高质量论文价值,又坚决反对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氛围。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人才评价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加强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

  毕心缘:科研是一件极需耐心的事情,不论是基础研究类的课题还是系统性的工程问题,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而言,“帽子”可能意味着更多的科研资源、合作机会和成功机会。我希望能够有更多样化的渠道,让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得到支持与鼓励。

  记者:如何优化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郑阳恒:要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多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与资深科学家共事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奉献精神。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另外,科研单位应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充足的支持。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在薪酬及科研启动经费上给予人才足够的支持,保证年轻教师能自主建立团队,成为科研项目负责人。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延揽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而优秀人才的到来更利于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毕心缘:一个好的学术灵感对于科研十分重要。加大对外交流和合作,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前沿,与同行进行思想碰撞,能够帮助激发学术灵感,提升科研思路。另外,鼓励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避免部分研究课题偏离实际应用,缺乏转化的可能性。

  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早期支持

  记者:职业发展早期是青年科技人才最需要帮助的时期,如何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

  杨清:一般说来,从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科研工作到还未取得终身职位或高级职称,这一阶段被称为科研人员的职业早期,这是一段关键时期。能否明确科研方向、制定合理规划、形成科研思维、掌握正确方法,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开展可持续研究、获得创造性成果。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多出成果,需要在规划制定、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和科研评价等多方面给予关注。指导他们制定个性化的科研规划,坚定科研信念,明确科研方向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在资源支持方面,首先要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确保他们不受经济压力影响,能够独立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舒适便捷的科研环境、前辈的指导,也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尽快成长。

  郑阳恒:在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早期,仅仅关注一个领域是十分局限的,要为他们搭建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平台,加大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拓思路,打破学科壁垒,产生颠覆性创新。

  胡晓明:一般来说,博士毕业后5年内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很多重要成果都是在这期间取得的。在这个阶段,青年科技人才要提前规划个人整体科研方向。既要思考一些长久存在的问题,也要密切关注领域内的前沿问题。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记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创新人才的作用?

  杨清: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任务是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承担主力角色,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胡晓明:在重大科技任务的各项指南中,当前政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有一定的倾斜。例如,鼓励青年人才担当重大科技任务课题组长,强调青年人的参与度等。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青年人在重大科技任务和计划提出阶段的参与度。

  毕心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任务中通常集成了来自不同领域的高水平科技力量,鼓励青年创新人才加入进来,与各个院系的领军人才交流、合作,有利于其接触多元的科学思想与前沿的科学技术,形成更加开阔活跃、系统缜密的科研思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3日 12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