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5:52:25 来源: sp20241128
浩浩长江万古流,阵阵涛声歌不休。
从雪山上冰川滴落的序曲,到川江号子回荡峡谷的壮歌,至崇明岛奔流入海的尾声……长江用千百种旋律滋养着中华大地,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
在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江西九江,古曲雅韵从浔阳江头穿越千年,正在演绎新的时代乐章。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来到长江岸边,寻文脉中的历史记忆,观水脉里的万里山河,听民族血脉里代代相传的长江之歌。
文脉里的历史文化印记
长江之长,不仅在空间上的长度,也在时间上的跨度。
海陆更替、沧海桑田,漫长岁月里,长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演变为文明摇篮。长江上游的宝墩、三星堆、金沙遗址,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遗址,下游的河姆渡、凌家滩、良渚遗址……“满天星斗”汇聚成文明的曙光。
沿江回溯,诗词为舟,江水中有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怀,有杜甫“月涌大江流”的感叹,也有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哲思。仅《全唐诗》中,就有一万多首与长江有关,占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
近代以来,长江边响起了辛亥革命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红军在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前赴后继、血洒长江。渡江战役中,长江又见证了人民军队“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磅礴。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用长江文化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培元。一脉承古今,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水脉里的山水人文画卷
从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之大观,长江的水脉,沁润了诗意的文脉,串联起万千自然景观。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从这个角度看,长江的水脉,亦是沿岸的命脉,滋养着多彩的人文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
作为江西省唯一濒临长江的城市,九江揽长江之壮美、鄱阳湖之瑰丽、庐山之奇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在2200多年建城史中积淀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山水形胜与人文风韵交相辉映,是九江厚重的“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
走在九江的长江生态岸线,江面烟波浩渺,江岸绿意葱茏,琵琶亭、锁江楼串珠成链。今年9月底,“悠游浔城”旅游公交专线正式开通,山水人文不止于观,更可深度游览、沉浸式体验。位于九江的黄庭坚故里,修水县双井村聚力建设“旅游+产业+文化”名村,在山水间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留得住青山绿水,也记得住乡愁。
生态兴则文明兴,守护好一江碧水,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在长江两岸绘就。
血脉里的民族精神力量
展现上善若水的智慧,融汇至柔至刚的力量,滔滔长江水,增进了文化认同、赓续着民族精神。
横向看,长江是包容的。一级支流有700多条,流域面积超180万平方公里,长江绵延6300余公里,不改东流入海之志。
纵向看,长江是创新的。古老的河床上奔腾着新鲜的水流,长江不停歇,创造不止步。
“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负重前行的纤夫,还有三峡工程等国之重器背后的建设者、奋斗者……古往今来,长江儿女不仅共饮一江水,也同筑一片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3个省区市。一年多来,从建立工作机制到制定方案、规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从深入挖掘到系统阐发,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由点及面,协同推进,浩荡前行的长江,也是民族复兴的血脉。
策划:杜尚泽
撰文:邝西曦
编辑:王靖远 安博文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谢环驰
视觉:虞东升 徐亮 李琰
(责编:赵光霞、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