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0:27:23 来源: sp20241206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把绿色金融融入各类金融服务”“运用金融科技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日前,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青海省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围绕“五篇大文章”,介绍了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情况。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发展科技金融 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我们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支持5G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建设,助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节点等‘东数西算’工程项目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在科学研究设施方面,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安科学园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刘培勇表示,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助力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招商银行公司金融总部总裁侯伟荣表示,招商银行将科技金融列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方向,统筹规划发展路径。一方面苦练内功,通过加强内部体制机制建设,筑牢科技金融发展底盘。另一方面勤修外功,以银行授信为重点,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综合服务支持,推出专属授信产品“科创贷”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打造数字化服务“整车交付”的财资管理云产品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招商银行服务的科技企业客户超13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覆盖率达60%、近三年IPO科技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达88.4%、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为93.6%和78.1%,科技企业一般性贷款余额突破4200亿元。
布局绿色金融 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金融是重要一环。
“工商银行把绿色金融融入各类金融服务。在投融资方面,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从考核、授权、定价、规模、资本等方面,配套差异化政策;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全产品、全链条支持绿色发展,境外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99亿美元,境内累计发行80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参与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起草工作,牵头起草《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李夺表示,下一阶段,工商银行将打造丰富多元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一体服务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健全更加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提高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构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刘培勇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持续支持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光伏产业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深度结合,重点支持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方面,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物流等领域新建项目和存量升级改造。还牵头支持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滇中引水等一大批重大绿色水利工程。
深耕普惠金融 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小微企业有三大特点,一是企业面广量大,二是用款短小频急,三是企业特质不同,差异化、个性化金融需求比较突出,金融机构运用科技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苏银行副行长罗锋表示,江苏银行聚焦企业需求,运用金融科技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强化数字化产品适配。目前江苏银行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超62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近1700亿元。
罗锋进一步解释说,产品策略上,针对首贷户、微贷户、个体户、新市民等群体,江苏银行构建行业、区域、客群、行为等4大类20项69个立体式的策略模型,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产品模式上,2015年首创银税互动产品“税e融”,近期又升级打造“随e贷”全线上产品,支持小微企业超14万户、2500亿元。产品功能上,推动小微产品贷款期限、还款方式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进行升级,通过灵活期限、轻松分期等方式提升企业的体验感。产品功能上,采用灵活期限、轻松分期等方式,推动小微相关产品贷款期限、还款方式从“标准化”向“定制化”升级。
青海省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桑任庚表示,近年来,青海农信系统设立了358个乡镇网点,3028个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点,近4000个“双基联动”合作办公室,打通了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
“我们创新推出‘牦牛贷’‘拉面贷’‘三牲(活畜)贷’等系列特色信贷产品,满足农牧民多元化金融需求。2023年投放涉农贷款43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比达80.35%。‘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1800亿元,投放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6%,覆盖全省88%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桑任庚表示,推进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已评定的信用户覆盖率达到76%,信用村覆盖率达83%,信用乡镇覆盖率是86%,信用县覆盖率是64%,信用户实现了应评尽评,并全部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纯信用、低利率,农牧民户户均用信额达9.4万元。
作为政策性银行,刘培勇表示,在巩固做强特色普惠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国家开发银行运用农田建设专项贷款,把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截至2023年11月末,已累计发放农田建设贷款258亿元,预计可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万亩。其中,在四川古蔺发放贷款近6.3亿元,支持古蔺县12个乡镇建成高标准农田8.85万亩,每亩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00公斤。国家开发银行还支持了县域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责编:孙红丽、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