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逐梦新天地 返乡青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1-07 14:59:12 来源: sp20250107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如今,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自主创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回农村,把新理念带给农民,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创意带回家乡,在广阔乡村“新天地”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故事。

贵州黔东南:秸秆种蘑菇 种出“致富路”

在王静拍摄的短视频里,“种蘑菇”是她提到最多的话题:房前屋后、仓库大棚中,王静向镜头示范着如何利用随处可见的玉米芯和秸秆,种植菌菇等作物。除了种植技巧,王静还会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介绍各类产品的销售渠道、时令价格、灾害应对等农资农讯,她也成了粉丝口中名副其实的“农村生活记录者”。

王静出生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家里主要以务农为生。2013年,大专毕业的王静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尝试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偶然的一次契机,当地举办了短视频培训班,喜欢学习新鲜事物的王静意识到,短视频平台能用比较低的成本呈现乡土特色,甚至能带动自家和周边村子的农产品被更多人认识。

有一天,一条她在玉米秸秆上种植平菇的视频获得了40万的播放量。王静这时才发现,在秸秆、稻草上种植菌菇的技术在自己眼里不算稀罕事,但很多个体农户受限于信息传播渠道,都是第一次听说。

针对许多小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王静重新梳理了技术,拍摄了一系列介绍食用菌和茯苓等作物的短视频,通过清晰直白又低成本的短视频把菌菇种植技术“零售”给无法批量购买菌种的农民。“因为我自己也种过地,做过农产品的销售,知道乡亲们最‘怕’什么,所以设计视频内容时,尽量让最缺乏技术基础的农民也能学会种植菌菇。”王静说。

如今,王静在短视频平台已经积累了270余万粉丝,带动了云贵川和河南河北等地的菌菇种植规模。她自己组建了一支二十余人的团队,主要由当地照顾老人的“娘子军”组成,每人每年能获得两万余元的额外收入。她想“帮大家多赚点钱”的梦想,正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

内蒙古锡林郭勒:有机肥“破圈” 带火供应链

90后小伙杨国民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学毕业后,他在苏州、厦门工作了7年,当过程序员,做过电商工作。2021年,杨国民辞职回到老家锡林郭勒牧区,接手家里的肥料生意。此前,杨国民家的肥料主要供给花卉苗木基地,在本地也很畅销,奈何在外地市场难以“破圈”。

有过电商创业底子的杨国民想到了线上销售,他认为直播卖货可能会是一个突破口。2021年10月,杨国民开始了第一次直播。那时,还没什么人在线上卖肥料。网友们看到有人在直播卖有机肥,都不免好奇,直播间很快就有了人气。

有了人流量的基础,“怎么卖”也成了一个问题。厂里生产的大包装肥料原本是针对大型花果园的,不适用于零售。杨国民注意到,很多城市家庭喜欢在阳台、楼顶种花种菜,日常也需要肥料。针对这一需求,杨国民把大袋肥料改成多种规格的小包装,同时升级技术,完全去除异味,方便在城市楼房里使用。

渐渐地,小包装肥料吸引了一批城市用户下单,有机肥成了“爆款”,直播间的热度也上来了。杨国民介绍,那些种植爱好者用习惯了,基本会成为回头客,一直回购。

去年,杨国民通过直播电商卖出2000多吨羊粪肥,不仅自家厂子的年销量翻了5倍,供应链上的牧民也跟着增收。随着肥料工厂扩建,原来只忙一个春季便闲下来的工人,在线上生意的带动下,一年到头都会有收入进账。“看到不仅自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周边乡亲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心里有一种更大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杨国民说。

广西灵山:竹筐变猫窝 非遗成“爆款”

起篾、分丝、匀丝……经过几道工序,一根竹片在非遗竹编技师的手中变成了纤细的竹丝。90后姑娘刘霞冰出生在广西灵山平南镇,从她记事起,家里随处都是各种竹编物件。在平南镇,附近的十里八乡,竹编手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也是大部分人养家糊口的活计。

“灵山竹编”工艺远近闻名,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手工制作的竹编制品逐渐被更多流水线制作的容器取代。镇上的不少师傅都被迫转了行,之前的2000多户竹编人家,到2015年就只剩下了10多户,刘霞冰家的竹编加工厂也濒临倒闭。

2016年,刘霞冰辞掉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业,尝试用新技术和新思维去经营家乡的老手艺。但开网店和直播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21年,一条短视频的评论区里,有网友提议他们把竹筐改造成猫窝。刘霞冰意识到,这很有可能会是一次转型的好机会。她迅速做出图纸和样品,拿进直播间展示。“那天下午我对着样品,在直播间编给大家看。”她在直播间慢悠悠地编,网友们刷着屏慢悠悠地聊,四五个小时下来,她一共卖出近200个竹编猫窝。

不久,刘霞冰的直播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数据,1000多名网友同时在线,四个小时卖了五万多元的货,网店年销售额翻了6倍。竹编猫窝、猫包等宠物用品长期火爆,为刘霞冰和乡亲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现在,刘霞冰的竹编店铺已带动当地六百多名手艺人上岗增收,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灵山竹编”。一个曾经被认为“没希望”的传统手工行业,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刘霞冰表示,未来,她希望把竹编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带动年轻人学习竹编手艺,一起把非遗传承下去。(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