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河北沙河王硇村:“太行川寨”觅乡愁

发布时间:2024-12-05 15:08:07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邢台8月13日电 题:河北沙河王硇村:“太行川寨”觅乡愁

  作者 牛琳 焦荣炫

  这是一座遗落在太行深处的明清石寨,虽是北方村寨,但村中建筑极具南北融合之风貌,既有北方太行的雄浑厚重,又有南方蜀乡的婉约秀丽。整座村庄院院相连、户户相通,虽是寻常村落,却既像城堡又似迷宫,颇具军事防御功能。

  它就是拥有600余年历史、有“太行川寨”之称的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一个流传着“拐弯抹角”“南有六尺巷,北有伸曲巷”等故事的中国传统村落,并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王硇村布局依山就势,村内古石楼群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现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30余处、房屋2000多间。

  据《王氏家谱》记载,王硇村始于明永乐年间,始祖王得才本是成都人,因劫难在此落地生根,也把成都一带的建筑风格带到太行深处。王硇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厚厚的红色石头墙是太行山民居的符号,碉楼和瓦房则体现出四川民居的特征。

7月31日,航拍“太行川寨”王硇村一处清代四合院。(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随着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王硇村旅游热方兴未艾。村民王冬梅考取了导游证,为来到王硇村的游客进行讲解。“2016年开始收取讲解费,现在每次讲解收费30元。”王冬梅说,她带过200人的旅游团,最多时一天曾为7批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这项工作每月为她带来一千五六百元的收入。

  在王硇村,每块石头都是沧桑斑驳的历史,每个庭院都有悲欢离合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说的是安徽桐城六尺巷,在王硇同样有一个和睦礼让的巷道——伸曲巷。”王冬梅说,王硇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巷子宽度必须红事可以过轿子、白事可以过寿材,所以村里没有窄胡同。“东家盖得早,讲究玉带缠腰的建筑风水,把房子建成凸出来的这样,西家主人盖房的时候,为了让路,把巷子宽度留够,于是弯着建,就形成现在的‘伸曲巷’。”

“太行川寨”王硇村内的伸曲巷。 韩冰 摄

  不仅如此,王硇村街巷拐角处的建筑还讲究“拐弯抹角”,即在要道拐角处,两面墙相交的直角被特意磨成圆弧角。王冬梅解释说,这既方便驴驮通过,又含有“圆满、团圆”的美好寓意。

  在王硇村一处清代石砌四合院内,占地170余平方米的“金梭姐妹”土布工坊正在修缮改造,预计两个月后完工。改造资金来自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传统村落保护资金。

  “这次会把全部房屋打通,后期织布机和各式土布产品都将摆放在打通后的敞开式展厅,这样产品生产和展示更直观,方便游客选购。”“金梭姐妹”土布工坊负责人王香鱼道。

  王鱼香是土生土长的王硇村人,就连出嫁也没出村。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既是王硇村的闺女,也是王硇村的媳妇。

  创办“金梭姐妹”土布工坊缘于一个偶然的契机。2012年,王香鱼把出嫁时“妈妈给的嫁妆”——四五十匹老粗布拿出来售卖。“没成想深受游客喜爱,很快就一售而空。”王香鱼说。

  沙河四匹缯布制作技艺是一种流行于沙河市西部太行山区的民间织造土布技法,2007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手艺祖辈相传,王香鱼和许多当地村民都擅长。

  看到“商机”的王香鱼2013年开始重拾土布织造技艺,从一台织布机起步,目前已发展到30多台织布机、30多位村民参与。除土布床单外,还衍生出枕头、千层底布鞋、背包等土布产品,甚至土布旗袍也很俏销。

  “许多游客有回购需求,部分游客喜欢复杂花型,我们也跟随潮流变换土布的花型样式。”王香鱼说,这门技艺能够为参与的村民每月增加一至两千元不等的收入。

7月31日,王硇村“金梭姐妹”土布工坊负责人王香鱼在用织布机织布。 韩冰 摄

  伴随着乡村游的热度,王硇村村民开始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王硇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天印说,有240余户、890余人的王硇村,目前有五分之一的村民从事跟旅游相关的产业。

  来自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统计显示,沙河市原有传统民居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修缮历史建筑约373处,修缮建筑面积721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对历史建筑、环境要素登记建档并挂牌保护的比例达100%。

  包括王硇村在内,沙河市38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麓,沿柴关川、渡口川、孔庄川3条河谷溪流延伸,形成三片传统村落集聚区。对于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的沙河市而言,一盘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大棋正徐徐落子。

  “从整体建筑风格看,‘南川’柴关川建筑大多以红石砌墙,蓝瓦房顶为主,如王硇村、绿水池村、西沟村等;‘中川’渡口川一带建筑以红石砌墙,红石板覆顶居多,如渐凹村、大坪村等;而‘北川’孔庄川一带建筑则多是青石垒砌,平房居多。”沙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李瑞刚说。

  沙河市实施了“新三川”贯通工程,全长6.2公里,总投资1.2亿元,旨在“把分散的传统村落‘串珠成链’形成连片优势”。“其中,天机硇隧道长1660米,从后渐寺村至银河沟村,原来2小时的车程缩短到15分钟,传统村落进一步连线成片。”李瑞刚说。

  同时,“一心四片、点轴带动”的总体发展格局完成布局。沙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解释说:“‘一心’以王硇村等中国传统村落为核心,探索片区联动,形成柴关乡集中连片文化体验区、渡口川山水休闲文化区、柴关川田园观光文化区和中部点状带动融合区。”

  在以传统村落保护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沙河市2023年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

  “如何实现从传统村落复兴到全面乡村振兴?谋划以传统村落连片地区为重点区域,联动周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连村成片,形成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发展,这或许是破题的关键。”张伟道。(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