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发布时间:2024-12-26 02:57:03 来源: sp20241226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  刘家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要求,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工作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意志。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准航标、把牢方向。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要求,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在履职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知信行统一,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担当的思路举措和工作成效。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  方光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在协商中广泛凝聚共识、实践人民民主、促进广泛团结,逐步形成社会活力充分释放、民意民智广泛汇聚、建言资政支持科学民主决策的生动局面。进入新时代,要更加坚定对协商民主的制度自信,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使之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民营经济人士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参与者。要运用好专门协商机构这一制度化平台,引导民营企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彰显更大价值。

  增强做好协商议政的政治自觉。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重要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全过程。

  

  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走深走实

  全国政协常委  曹卫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

  去年7月,全国政协制定关于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意见。广大委员发挥自身专长,立足“关键小事”,自主或联合开展活动,许多活动都办出了特色和水平。新时代新征程,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应当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也一定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此,建议:

  坚持政治站位,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要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职“服务为民”工作的着力点,立足群众急难愁盼和实际需求组织活动。要面对面倾听意愿、心贴心了解诉求,在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坚持创新引领,发挥政协优势立品牌。要充分发挥委员主观能动性和专委会保障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立足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各级政协的沟通,力争形成更多上下联动、顺畅衔接、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

  坚持凝心聚力,助推履职能力上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在活动中注重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和广泛凝聚共识,面向界别群众宣讲政策、解疑释惑,更好联系各界、团结各方,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改革目标落地见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

  全国政协常委  张裔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在维护圆心上用心发力。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以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引导委员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凡事从政治上作考量,特别是在理论学习、委员培训、团结联谊、谈心谈话、情况通报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委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站位,深化对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凝聚人心上用心发力。要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和生动实践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促进团结的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在汇聚力量上用心发力。人民政协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

  

  推动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李龙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锚定时代方位,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真切感知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完善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

  把牢性质定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各族各界群众通过政协协商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搭建更多平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

  着眼发展高位,强化地方政协工作的改革创新。把地方政协工作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谋划,立足地域、界别特点和各自工作重点,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改革创新。

  坚持有为有位,提高“两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地方政协要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完善委员履职评价。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配备结构。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邓蓉玲(代表农工党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包括农工党在内的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更好履职尽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各民主党派投身于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坚定立场、坚持原则。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助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作为民主党派参与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参政报国、履职为民,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

  坚持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农工党中央将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聚焦推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绿色发展转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深入调研,紧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等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积极建言,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强化责任担当  增强履职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  赖  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广大政协委员要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立场不含糊、原则不动摇。勤学习、善钻研,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熟悉政协履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履职本领。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

  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必须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充分的认识,对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有很好的把握,始终保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

  要勤于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要知情明政。做到会协商、善议政,政协委员必须在知情明政上下功夫。围绕本界别以及自己长期关注的领域和问题,中共中央作出了哪些决策部署,部委出台了什么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养成多读书看报看新闻的好习惯,多留心、细观察、深体悟,持续提高议政建言的能力和水平。

  要深入基层。政协委员的特点之一就是联系广泛、贴近群众。我们要走进草野田间、街头巷尾,与普通的市民、农民、工人、学生、基层干部聊天交流,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全国政协常委  蒋建国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我们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以文化事”,发挥文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生动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面向未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能更好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在更广阔文化空间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使中华民族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以文化时”,发挥文化对时代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以推进文明更新、进行文化创造的磅礴伟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文化人”,发挥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节奏加快,越来越需要精神文化来安顿身心、滋养心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强调发挥文化和道德的教化滋养作用,让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让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

  全国政协常委  户思社

  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持续开展民主监督性视察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基层群众对扩大基层优质文化资源供给充满期待,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有待激活。为此建议:

  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把工作重心放在乡镇、城市社区等基层,加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向基层供给能力,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特别要关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让全社会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推动事业与产业融合。鼓励政府和企业合作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补贴范围,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场站、产业园区等场所提供阅读空间、文创展览、数字艺术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公共文化服务。

  完善制度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专项指导意见,明确社会力量参与的内容、途径,明晰政府和社会力量各方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准入退出标准、考核约束办法和表彰激励机制。

  

  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朱生岭

  中共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结合调研,建议:

  以思想力引领,着力夯实共同思想基础。思想舆论战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生动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在全媒体场域坚守主阵地、把握主基调、弘扬主旋律,不断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文化力浸润,大力加强文化内容传播。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努力构建中国故事蕴含中国道理、中国道理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

  以技术力赋能,不断建强主流舆论阵地。主流媒体应保持技术敏感,抢占技术风口,着力于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深度接纳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以创新力驱动,扎实推进主流媒体变革。主流媒体要强化理念观念、内容技术、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创新,以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

  以组织力保证,全面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确保主流媒体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规范非公有制资本进入传媒领域,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依法治理,推动形成天朗气清的良好网络生态。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全国政协常委  杨振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高校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议:

  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

  善用新时代变革伟大成就案例,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开课堂边界,扩大教学场域,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特色模式,让学生在广阔社会课堂里固本铸魂。

  善用高校的党史校史文化基因,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源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选择和时代使命。

  善用多方面“大思政课”优势资源凝心聚力,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全国政协常委  周忠和(代表无党派人士界)

  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过去有了较大提升,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仍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为此,建议:

  更好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科技管理部门应当完善相应评价机制,客观评价科技人员从事科普的贡献和价值,解决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后顾之忧。通过综合施策,使科技人员能够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守好科普主阵地。

  各级党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前沿科技知识、科技史、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精神方面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履职能力。

  加强主流媒体的科学专家团队和顾问团队建设,建立良性沟通机制,提升媒体报道的科学性。高等院校应加强科学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必要的知识内容。

  建立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教育的机制和途径。在高等院校加大科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科学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全面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  李  群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提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等工作要求。为此,建议: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体制机制。总结文物督察工作成果,建立国家文化遗产督察制度,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法律责任,严厉查处文物违法行为。完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持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提供更充实经费保障。

  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法治与人才保障体系。修订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研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配套制修订相关法规规章,筑牢文化遗产应保尽保法治屏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队伍建设,研究筹建文化遗产大学,加大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巩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前置保护等制度。总结文物普查调查经验,完善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制度。推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等保护,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加强文化遗产研究阐释和宣传传播。深入挖掘阐释文化遗产价值,推出更多传承中华文化、反映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全国政协常委  张复明(代表民革中央)

  推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互鉴,既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通过政策引导与项目策划,统筹政党、学术、文旅、艺术等对话渠道,以听得懂、感兴趣、可接受的方式,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加紧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

  加快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采用贴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国际化传播链条为路径,加快共建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基础设施,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对接、示范性规则的制定、行业性组织的建设。

  深化多种形式文明交流互鉴。利用电竞、动漫、街舞、音乐、微短剧等新型文化形态的吸引力,以赛事、展演、论坛、贸易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为载体,推动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区交流重心进一步下沉。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7日 1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