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健康威胁 年轻的你加油 | 科普时间

发布时间:2024-11-26 04:11:20 来源: sp20241126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致敬青春,为青春加油喝彩!

年轻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是灵动、迅速、敏而好学、神采奕奕的代名词。年轻人不仅是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年轻人的健康更值得被关注。

浙江省人民医院2023年曾对3.3万名年轻人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0.2%,肺部结节检出率为33.6%,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32.4%。专家提示,年轻人应对上述三类疾病重点关注。

年轻人要重点防范这三种疾病

甲状腺结节 在所有的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占大多数,恶性结节只占5%~10%。

不同类别的结节,处置建议也有所不同。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甲状腺癌史,自身有电离辐射暴露史,会额外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建议积极就医。

良性甲状腺结节通常无需处理,但有良性结节者,应避免甲状腺功能减退、碘缺乏、吸烟、头颈部电离辐射、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理压力大等可能促进结节生长的危险因素。

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一般是指肺内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类圆形高密度影(影像学检查)。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筛中的应用,现如今,肺部结节越来越常见。肺部结节的恶性风险与结节的大小、密度有密切关系。

肺部结节的处置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磨玻璃结节为例,如在随访中明显缩小,一般考虑为炎症或肺内出血;如结节变化不大,考虑癌前病变,但由于从此阶段发展为癌大约需要10年以上时间,因此仍可继续随访;如果结节逐渐变大变实,或结合其他特点考虑为恶性,建议手术治疗。

促进肺部结节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包括二手烟、三手烟),粉尘环境,反复肺部感染,其他肺部慢性病,长期精神压抑与长期睡眠不足等。

超重与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是肥胖的前期表现。医学上通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来界定超重或肥胖。

1.BMI 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2.腰围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

3.内脏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超过100平方厘米为内脏型肥胖。

超重与肥胖并不单纯是脂肪堆积,其对身体的影响还包括性激素紊乱、代谢紊乱和身体炎症,会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加重关节负担,且是许多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和10余种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等)的危险因素。

与单纯性肥胖相比,中心型和内脏型肥胖对年轻人危害更大。

引起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包括:睡眠不足、饮食能量过多、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部分原发性内分泌疾病。

想要避免或减轻上述问题对身体的影响,年轻人的生活也需要“趋利避害”。

环境篇

1、远离电离辐射

比如在做放射性检查时,如对检查无影响,应在颈部穿戴防护用品,保护甲状腺。

2、远离烟草

吸烟的危害要在戒烟5年后才会彻底消失。年轻人首先要做到自己不吸烟,并避免长期暴露在二手烟、三手烟环境中。

3、保证充足的碘摄入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缺碘地区,年轻人要避免盲目跟风食用无碘盐,要了解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和补碘政策。

4、远离粉尘

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选择适宜的口罩,保护娇嫩的肺脏。

习惯篇

1、充足的夜间睡眠

睡眠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充足的夜间睡眠有助于维持机体内分泌、代谢、免疫的平衡,是防癌、减脂的基础。年轻人每日应保证7~9小时夜间睡眠。睡前应远离拖延睡眠的事情,比如刷手机。

2、合理的饮食

在运动量不大时,避免摄入甜食和高脂食物。平时少吃深加工肉类,控制甜味水果摄入。要正确识别主食,超重肥胖者可减少主食摄入,但应保证摄入适当的蛋白质。

3、 “28+2”节奏

每坐28分钟,就应起身行走2分钟,这样可有效降低久坐带来的诸多健康风险。

4、适宜的运动

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体形,改善心情和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降低很多疾病的风险。肥胖者应优先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减少关节承重和冲击的运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是避免运动损伤的诀窍。运动时感到任何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有基础疾病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

医疗篇

1、把握就医时机

如果已经有与超重肥胖相关的疾病,并且自己减脂3个月无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减脂。尤其要注意的是,BMI≥32或3个月内体重增长超过10千克,常提示有其他继发疾病风险,建议尽早就医。

2、重视心理健康

长期的不良情绪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年轻人要主动塑造健全的人格,掌握一些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当自身无法排解时,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3、建立健康档案

年轻人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自身疾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健康薄弱环节,并根据每年体检异常项和医生的建议,制订有针对性的医学随访计划和保健方案。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 陈曦 史俊 谢飞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郭清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