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8:14:15 来源: sp20241115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网络带货直播培训班上,“新农人”在学习直播技术。 时宽兵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重庆市南川区在兴隆镇金花村白茶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 罗 川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高素质农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尝鲜新技术、涉足新业态,一批批高素质农民积极拥抱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经营理念,为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目前,我国累计培育900多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尝鲜新技术、涉足新业态,一批批高素质农民积极拥抱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经营理念,为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跟着高素质农民种粮——
全程机械化,节肥又增产
正值夏管的关键期,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千亩高标准农田内,无人植保机在稻田上空来回呼啸,绵绵细雨般的肥料、药剂飘洒而下。
“植保、施肥,我们都能干,高效又便捷,当好乡亲们的‘田保姆’。”作为操作无人机的“飞手”,高兴返乡创办起昌盛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周边4000多户小农户的耕作需求。
“以前一天处理100亩就要5个人,现在一架飞机一天就能处理200—300亩。有了无人机,农田植保作业省时省力还省心。”高兴说。
农机手通过手机设置参数,肥料施多少、深度咋掌握,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高兴说,为了提升种粮效益,合作社还购置了10余台侧深施肥一体机,拓展生产托管、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夏管有力有序进行。
“整地、施肥一体,自动化控制,只要设置一个参数,肥料直接喷洒到泥下两厘米的位置——精确定量、靶向施用,肥力慢慢释放,避免流失。总的来算,每亩可减少施肥10斤以上,水稻可增产70斤以上。”说起新机械,高兴如数家珍。
“以前施肥靠经验,现在施肥靠科技,新农人种田就是不一样。”乡亲们对送上门的指导纷纷点赞。
放眼沃野田畴,像高兴一样的高素质农民还有很多。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82.6万人次,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培训,全年培育粮油生产者49万人、专业农机手4.4万人,举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1076个班次,培训人数6.3万。在春耕、“三夏”、秋收等关键农时组织线上直播495场,超过3000万人次参加了在线学习。
帮助“新农人”茁壮成长——
育苗大棚变成“致富工厂”
走进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娄家村,在山东锦尚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大棚里,一排排菜苗绿意盎然。公司总经理类承兵正和工人忙着起苗、打包、分拣、装箱……数以万计的种苗被装车发往辽宁、浙江、湖南、内蒙古等10余个省份。
类承兵是个高素质农民学员,从事育苗10多年。类承兵介绍,公司的育苗冬暖大棚一年周转了四茬,联栋大棚周转了三茬,比一般的育苗企业快了不少,“别小看这些小苗,一株就卖一块多,去年公司卖出了5000万株苗子,解决了6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带着农民种,帮着农民赚。类承兵说,目前公司已经成长为集蔬菜新品种试种和标准化育苗于一体的农业企业,主要做西瓜、西红柿、椒类等果蔬嫁接育苗。公司不仅将培育的种苗分销给周边农户,还定期推广育种育苗技术,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乡亲们的收益。
聚焦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产业发展能力。2023年,各地培育农民合作社带头人7.2万人、家庭农场主12.9万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4.3万人、农业企业负责人4.2万人;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0.8万人、农村电商带头人1.9万人;支持脱贫区域培育产业带头人近6.6万人;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群体10.5万人参加培训。针对产业发展急需短板环节,11.7万人学习了“三品一标”相关课程,2.8万人学习了冷链物流相关课程。
截至2023年,农民教育培训在线管理系统入库学员超过650万人,其中,年龄36至54周岁的占60.99%,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的达到60.6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21.95%,规模农业经营户超过59%,加入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产业连接的超过50%,提供技术指导或销售支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超过70%。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近期,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选择5个地级市、70个县开展试点,计划用两年时间实施学用贯通培养1万人以上,协议帮带约6万人,通过产业平台辐射带动约20万人,更好服务乡村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让农民走上职业道路——
职业发展创造精彩未来
来到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田间,滕文强领我们去看他的“稻梦空间”——种生态水稻,养殖稻蟹、稻虾、稻鳖和稻鳜鱼,蟹肥鱼跃,丰收在望。作为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滕文强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6年,我辞去蔬菜销售工作,回到家乡试水生态种养。最初没经验,大闸蟹大批死亡,真是心酸又无奈。多亏联系到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这才解了燃眉之急。”滕文强说。
“农村实用技术是保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对我们至关重要。”2017年以来,滕文强先后多次参加了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潼南区委组织部、中央农广校等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农村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各种培训,取得了“农民高级技师”职称,通过技能学习为“稻梦空间”注入新动能,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86亩,带动周边1052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养殖12157亩。
种地成职业,农民有职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各地陆续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易红梅介绍,农民职称评定方法,在申请资格方面,不唯学历、年龄、奖项、论文,只要在农村从事一线生产,具有一定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技能,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民都能申请。评定方法方面,由基层管、行业推、专家评,采取多元评审方式。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易红梅说,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农民人才培育工作,存在重培训、轻培养的倾向,缺乏多部门合作,缺乏完整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
为此,一些地方展开积极探索。山东省创新开展高素质农民评价试点,推动出台金融保险、用地用电、项目争取等方面政策,支持取得职称人员创新创业,不断增强农民职称政策的吸引力和“含金量”。截至目前,全省近1.3万名农民获评职称,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评价工作被列入全省20个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
吉林出台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量身定制”了9个职称专业,形成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价体系,通过连续三年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共计900人取得乡村人才高级职称,5034人取得初、中级职称。
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司司长唐珂介绍,积极把高素质农民纳入专家库管理,有些地方每年从取得农民职称的人员中择优遴选特聘农技员,协助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另一方面,鼓励人才授课培训,带头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为有需求的农户开展技术帮扶,站在讲台传经验、走进地头解难题、示范引领“传帮带”,引导周边群众增产增收。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1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