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接入”现实,我们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4-11-15 02:48:01 来源: sp20241115

  评论员观察

  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及应用落地再迎新进展。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类脑机接口设备植入。(1月31日《证券日报》)

  脑机接口火了。有人畅想,未来可利用它治疗脑部疾病,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航天员用大脑操控机械设备,在特殊环境下漂亮地执行任务;甚至只要把知识植入大脑,人们就可以瞬间知晓天文地理。其实,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已经走向商业化,正在带动人工耳蜗、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这项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信息连接通路的前沿技术,被写进了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脑机接口被排在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和新型显示之后,是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之一。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这是人们评价未来产业时的口头禅。“后天的产业”意味着具有高成长性,但在“今天和明天”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不确定性总是与风险性相伴随。脑机接口作为“后天的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自然毫不例外。仅凭现有的认知来看,发展脑机接口就有诸多难题仍待破解,对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挑战。比如,大脑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脑电波如果被感知和记录,人的思维活动“全面暴露”,隐私安全系于何处?一旦黑客侵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戏言,布局未来产业就像下一盘“未来的棋”,几十年可能才知道结果。但如果不进行前瞻性布局,就会错过未来的科技浪潮。就脑机接口技术本身来说,它是多学科交叉技术,综合性非常强。比如,脑电信号采集涉及材料学和精密电子电路技术,分析处理复杂的脑电信号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没有医疗技术的精密配合,脑机接口也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如果相关技术不够成熟,脑机接口的发展就会受牵制。从市场来看,技术商业化存在风险,而且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盲目跟风会得不偿失。从科技治理来看,审慎评估和处置隐私保护的风险和技术赋能对公平正义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治理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就会带来诸多法律和监管问题。

  面对未来,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式,便是发现和创造确定性。譬如,从发展起步阶段开始,注重完善产业生态、夯实产业基础,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效控制技术与市场风险。着力使技术构想和伦理检视同步进行,确保科技最大限度造福于社会。现在,各方应以落实《实施意见》为契机,协力前瞻布局、充分谋划和培育发展,真正让脑机接口“接入”现实。

  (广州日报 杨博)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