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体谈:让体育的价值真正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赋能

发布时间:2024-12-28 02:21:10 来源: sp20241228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包括每天1节体育课及课后再锻炼1小时。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正视。制度的完善、政策的优化为持续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支撑。教育等部门陆续出台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指导文件,强调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各地各校也根据自身情况推出更多举措引导学生劳逸结合。

青少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期,让孩子们喜欢运动、乐于锻炼,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要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健康、预防肥胖和近视,同时也起着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培养团队意识、增加交流,这对于促进他们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完善,是其他学科知识所不能替代的。

从更大意义上看,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素质状况,关系着为国家、民族未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健康第一”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期待,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全面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好措施要发挥出好效果,关键在如何推进落实落地。在实践中,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开足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意识,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体育活动内容、时间和强度。社会体育组织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可以提供更多的设施、场地、师资,为孩子们普及丰富的运动技能。家校社达成共识、协同育人,将让政策执行更畅通,让2小时真正落到实处。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有的地方印发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严禁削减体育课时;有的地方提出,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这些探索举措,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蕴含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长远考量。

需要“动起来”的不只是孩子,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都亟待发生观念和行动的蜕变。让孩子玩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的价值真正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添彩、赋能。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