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戏打闹”和“校园欺凌”如何界定

发布时间:2025-01-05 02:54:34 来源: sp20250105

  明确界定标准 及早介入干预

  “嬉戏打闹”和“校园欺凌”如何界定

  近期,发生在校园里的学生欺凌问题备受关注。除了直接的肢体冲突外,还有一些隐性欺凌被当成同学之间的打闹嬉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给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打闹嬉戏和学生欺凌究竟如何界定?家长和老师又该如何应对并预防?

  困扰

  打闹还是欺凌往往难以分辨

  在小学三年级女生朵朵眼里,班上另一个女生冉冉是惹不起的小霸王。有一次,朵朵不小心碰坏了冉冉的杯子,冉冉勃然大怒,冲着朵朵怒吼,甚至命令她跪在地上把水擦干。起初,朵朵爸爸并不知道这些细节,以为只要赔偿杯子钱就行。结果,他发现女儿还是很伤心,哭得停不下来。

  一番询问下,朵朵爸爸才意识到,原来女儿长期被冉冉恐吓。更让朵朵委屈的是,冉冉上课发出声响被老师听到后,却抢先把过错推到她身上,害得她百口莫辩被老师批评,排队时也总是故意挤她。

  “这些事看起来都很小,未必算得上欺凌,但再三如此,孩子心理上确实接受不了。”在朵朵爸爸看来,如果放任不管,对方可能会变本加厉。

  上小学四年级的睿睿性格内向,多次被班里的同学调侃。上学期,三名六年级的男生盯上了他,时不时地故意推他一下,发现他不吭声,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捉弄他。有一次,他们闹得越来越起劲,甚至当众拽掉了睿睿的裤子。

  前段时间,在初中担任年级主任的林老师收到一封匿名信。在信中,这名学生说一个女生经常拿她的身体开玩笑,嘲笑她太胖。由于自己患有基础疾病,无法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更是被对方戏弄。虽说没有署名,但林老师通过信中的蛛丝马迹,找到了写信的学生。经过进一步了解,他得知这名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被对方取笑,长期以来给她造成很大困扰。

  “或许那些孩子觉得自己只是闹着玩儿,并不明白这么做会给对方造成怎样的伤害。”在心理咨询师娄丽华看来,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分辨打闹和欺凌,如果不加干预,很可能导致问题恶化。

  应对

  心理辅导陪伴学生走出阴霾

  令娄丽华感到欣慰的是,睿睿所在的学校立即采取行动,不仅要求三名六年级男生公开向睿睿道歉,还给睿睿安排了专门的心理辅导。

  第一次见到睿睿时,娄丽华并没有直接让他讲述自己的遭遇。“那样可能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考虑到睿睿不太善于表达,娄丽华选择让他先借助沙盘和绘画来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他构建的画面里,总能看到两拨人在打架,但‘好人’总是打不过‘坏人’。”娄丽华明白,这恰恰反映出睿睿的无助,“我就顺着这个画面说,‘好人’好可怜,咱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睿睿想到可以给“好人”增加装备,虽然暂时还没有赢,但已经不再惨败。

  不过,并非所有的欺凌都能在萌芽期被叫停。前些年,在看守所为小宇做过的一次心理咨询,让娄丽华唏嘘不已。

  小宇上高一时,坐在后排的男生经常捉弄他,令他不堪其扰。小宇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对方无动于衷。老师得知以后,也只是简单批评两句,对方还是不思悔改。回到家中,小宇又向爸爸求助,结果爸爸反问他,“为什么不招惹别人,偏偏招惹你?”小宇一肚子委屈,决定自己动手教训对方。一天,小宇从家里带了把刀去学校,当对方又一次捉弄他时,直接捅了过去,导致对方受了重伤,而自己也被送进看守所。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小宇表示自己很后悔。娄丽华为小宇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他本身是被欺凌者,如果在他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时,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妥善解决问题,或许就不会在冲动之下走极端,酿成这样的悲剧。”

  预防

  家长保持沟通老师及时引导

  “欺凌有很多形式,肢体欺凌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欺凌是相对隐蔽、不易察觉的,但同样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伤害。”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升认为,识别欺凌需要把握以下特征:一是以强凌弱,力量不均衡不仅是身高或体重上的,还包括掌握的资源或权力,让对方很难反抗;二是蓄意伤害,打闹嬉戏本身并没有恶意,而欺凌则会给其中一方造成身心的痛苦和伤害;三是重复发生,被欺凌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受到欺压或侮辱。

  根据刘俊升的观察,男生之间肢体欺凌相对多一些,女生之间关系欺凌相对多一些。担任班主任十多年以来,林老师发现,校园欺凌的背后有很多是不和睦的家庭,特别是父母缺位的家庭。刘俊升也提到,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尽早发现并预防欺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

  刘俊升提醒,当孩子讲述自己在学校遭受欺凌时,家长要保持理性,不要冲动过激,也不要埋怨孩子,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充分了解情况后,家长可以跟老师反映,商量解决方案。欺凌事件中并非只有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还可能有煽风点火者、置身事外者等多重角色。“煽风点火者其实也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还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欺凌者。”

  他提出,学校和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当班上出现孤立、嘲笑个别同学等情况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开班会等方式引导大家讨论,营造相互关爱的集体氛围。在欺凌的萌芽阶段,就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并明确划线,告诉学生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后才被动采取措施。”(北京晚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