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1:11:27 来源: sp20250101
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一辆自动驾驶环卫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业。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2024年,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周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相较2014年增长4倍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均增长1倍多。如今在北京,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企业创办;全市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14家,居全国第一。
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9%。6G技术、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等产业的发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6G技术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5G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的同时,更高水平的6G技术也在蓬勃发展。
“6G技术是5G的代际更新,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标准制定时间在2025年左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6G技术将会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人、物以及智能体接入网络的需求。
面对这一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融合性的新技术,北京积极抢抓发展先机。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6G技术发展方面,北京拥有全国领先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北京集中了众多在信息通信领域全国领先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拥有多家国家级科研平台和近百名信息通信领域顶尖学者,是全球信息通信学者集中地。这为6G技术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截至2023年底,北京学者在6G领域国际顶会和顶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率先提出了信息通信发展新范式——智简系统,研制出端到端语义通信系统。
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简称“泛联院”),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和TD产业联盟共同发起成立的创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开展6G关键技术研究。据介绍,泛联院已发布了全国首个6G空口试验平台,可支持100Gbps通信实验;在可见光通信方面,实现了单管10Gbps数据传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在基站设备、终端设备、仪器仪表、芯片器件等领域均有布局,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空间布局,有望打造6G未来产业发展新阵地。后续还将出台北京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
2023年,北京相继出台《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政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2024年,北京市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
“北京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创新生态、融资渠道和数据开放等。这些措施构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振娇认为,作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北京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能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500亿元。在这里,既诞生了许多面向普通用户的大模型产品,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等;也培育出诸多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的先进成果,如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公司研发的国产AI芯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金融、交通、政务等领域融合的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北京各区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大兴区,由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起建设的“AI+医疗”项目,引入中科基因等人工智能医药创新企业,建设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以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新药研发,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效率。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于今年3月启用。该训练基地可以组织数据供给方、加工服务方、模型训练方共同合作,助力通用模型和行业垂类模型训练精调。基地运营方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训练基地针对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合规和场景应用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为新技术创新迭代提供保障。
在海淀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将于今年底前竣工。园区建成后将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普惠、高质量的算力供给服务,吸引、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企业,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础大模型等核心方向,推动创新主体加速技术迭代,努力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搭建公共算力平台
算力就像城市的供电、供水一般,是一种公共资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发展,离不开算力这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
公共算力平台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稳定、大规模的算力,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近两年,北京在全市多个地区布局建设了公共算力平台。
今年3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规模最大、可提供3000P算力(P为算力量化单位,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的公共算力平台启用。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会发放1亿元算力券,供企业申领用于算力租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区规划将建成超1万P的算力规模,还将推出支持政策,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公共普惠的算力、创新领先的算网服务、细致完善的解决方案,助推大模型训练和行业应用。
近日,京西智谷—北京联通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二期在门头沟区启用。去年,京西智谷智算中心落地中关村科技园门头沟园,这也是北京首个市场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后,京西智谷算力可达500P,能服务200余家中小企业和单位。
中科视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京西智谷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路面病害智能检测车、AI视觉预警平台等产品,都在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的算力支持下,进行了大模型训练。中科视语项目负责人徐超表示,对初创企业来说,京西智谷智算中心提供的算力服务,能帮助企业按时、按需获得算力支持,降低了企业自建算力设施的成本。
目前,京西智谷智算中心提供的普惠算力服务已覆盖数字视听、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金融等多行业的企业及科研单位。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