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08:54:08 来源: sp20241130
学生打开一款应用软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练习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练习评价,与此同时,全班学生的完成情况、得分情况等信息汇集在一起,系统另一端的英语老师可以及时查阅,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向;戴上VR眼镜,在VR短片里畅游历史,在“线上博物馆”参观大运河……在智慧校园里,学生可以用更有趣、更有效的方式学习。
今年11月,首批2023年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名单公布,41所学校入选,北京一零一中、北京第八十中学等位列其中。从“互联网+教育”到“AI+教育”,北京中小学在多年数字化教学实践中打造能够有效支撑教、学、考、评、管、研等全场景的现代化智慧校园,也逐渐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打破时空“壁垒” 课堂迎来新变化
在智慧教室,同学们戴上VR眼镜,《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宋代的世俗百态……这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场景。
在北京八十中的信息教室,除了常用的电脑外,还放置着两排VR眼镜和一套AR设备,黑板则是一块智慧屏。
“这是我们学校的智慧教室,它并不仅仅用于信息技术课。”北京八十中历史教师石岩介绍,在一堂《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社会》的课上,她把学生们带到了智慧教室,让学生们戴着VR眼镜,感受《清明上河图》。“我们的历史课有一些现成的VR短片,通过VR眼镜,就可以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效用,学生们也觉得很新奇。”
在《中国大运河在北京》史学专题研究的课堂上,石岩则充分运用一款教学软件的课堂互动工具进行教学,比如计时、随机摇号、线上博物馆、双师课堂等等。学生们和大学教授同上这堂课,教授全程听取了学生们的发言,并在最后做点评。学生们还在课堂上通过“线上博物馆”,参观大运河。
对于北京一零一中的学生们来说,课堂也有多种“打开方式”。
英语老师王曌君茹的课堂,可以打破空间“壁垒”,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AI智能听说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OMO)。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实时反馈,老师则会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音乐教师曹媛源的课堂,可以跨越2000多公里。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支持的“双师课堂”,她和一零一中组团帮扶校、远在四川昭觉中学的地地古曲老师线上合奏,两地共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
数学教师刘志菡的课堂,可以实现及时交流互动和个性化定制。她会借助pad和智慧课堂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学生课堂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反馈,最终分层布置作业。
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在北京一零一中部分学生的练习册上,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二维码。但只要扫描二维码,就会清晰地看到学生每一次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答题解析和易错点分析等信息。
这是该校着力打造的“智慧学习系统”中的“智慧作业模块”,目前在部分年级和科目中试点。“从布置作业开始,老师可以在系统中直接选定作业内容,学生就能在系统中看到。”北京一零一中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赵海峰向记者演示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做作业的习惯,选择在系统上完成还是在练习册上书写,“做完作业之后,学生直接拍照,把作业上传到系统,系统会自动识别,然后给学生批改。”
与此同时,学生的答题情况也会同步显示在系统中,老师也会收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如果是选择题、填空题,系统就直接批改完了,但如果是主观题、作文之类,还是需要老师批改。”赵海峰说道,与此同时,学生做错的题目会自动形成专属的“错题本”,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复习。
赵海峰表示,智慧作业模块从2022年开始在部分年级、部分科目试点,运行效果良好,“我们也在考虑后续增加一些功能,比如可以根据错题推荐相似知识点的微课给学生,方便学生学习。”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系统在教师端,不仅能实现布置分层或个性化作业,系统客观题自动批阅,减轻教师批改工作量;还可以生成学生作业报告,让老师掌握完成率、每道题正确率排行、每个知识点掌握率、质量评级等数据,抓住单份作业中共性高频错题、高频薄弱点、薄弱生,进而实现精准教学。于学生而言,智慧作业系统也有助于实现减轻作业数量,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北京八十中的每间教室里,都嵌入了一套直播设备,可以实现让请假在家的同学和在校的同学同步上课。即便只有一两名同学生病请假在家,学校也可以为其提供线上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转换。
今年,面对冬季传染病的严峻形势和突然的极端天气,北京八十中依托长期以来在“线上线下融合式自主学习”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2月,北京中小学因暴雪停课时,全校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
“线上的学习形式,让优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在遇到重难点的地方,他还可以慢放视频,把自己不会的地方再多看几遍。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教学主任涂洁表示。
赵海峰表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在疫情期间有所应用,在日常教学中也十分普遍。他举例说道,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才能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中的知识点,但是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同时收集全班学生的学习信息,“这样可以快速掌握班级的学习程度,便于不断调整教学进度。”
再比如,线上虚拟实验也可以引入日常课堂。“实验室毕竟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做完每一个实验,那实验教学怎么办?”赵海峰表示,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里完成,“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只是为了一种场景存在,只要有需求并且用得好,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用。最典型的就是‘双师课堂’。”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拥有17个校区和分校,并对四川、贵州、内蒙古等多地中学展开组团式教育帮扶。借助于“双师课堂”,北京一零一中本部的优质资源也得以辐射至各成员校,以及教育帮扶外地学校。
从被动研究到主动运用数字教学工具
一系列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也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数字平台上有丰富的备课资源,包括视频资料、电子版的化学实验等,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我的备课时间。”作为学科教师的石岩,对此深有体会。
教学之外,数字技术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在阅卷过程中,北京八十中的教师使用一款应用的高速扫描技术,不仅能完成AI阅卷,还能进行学情分析,让教师了解到学生们的答题状况、错在哪里。“这个技术现在在初中和小学里用得比较多,能非常高效地了解每个班级个性化的学情,再基于学情来设计课堂,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石岩讲道。
在一零一中,“智慧学习系统”也为老师们带来了便利。其中的直播、评课议课、校本研修、组卷阅卷等功能,便于教师开展日常教学、自我提升教学。“里面的资源库、微课库和试卷库等资源都向老师们开放。”赵海峰表示,从课程教学到教师发展,系统都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但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于过去传统授课方式,现在的老师要能“玩转”电脑和网络技术。
《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等工作,开展技术赋能的精准教学、项目化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形成促进教学发展、评价创新和素养导向育人目标达成之成效。
“对于任课教师,接受数字技术等新事物也有一个过程。”涂洁回忆,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学校决定录制微课程,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非常困难。负责信息技术的老师们就打电话一步一步地教,可能为了录15分钟的课,需要先教2个小时。对于有抵触情绪的老师,校领导们也一步步地做思想工作。
除了技术外,教师们对于数字技术的思想认识也在这几年间一步步地提升。“学校首先认识到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是必须要做的,于是想方设法地跟老师们沟通,然后把这件事促成。”
北京八十中每年都会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展示。“我在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比赛的过程中受益很大,全面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并且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了我的常态课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钻研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工具。”石岩说道。
教师从因为要参加比赛而被动研究使用数字教学工具,到逐渐愿意主动地把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
石岩还提到,北京八十中本学期开始启用AI评课。以师生互动、教学设计与课堂的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课堂评价。“这个评价不见得非常准,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因为AI技术也在发展,不能因为技术有缺陷就不用,但是也要相信人自身的力量。”石岩提到,“一些新技术,我也会自己先试用,把觉得好的功能推荐给其他老师,让老师们少走弯路。”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全员参与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不断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园治理水平,全面优化数字化育人环境。
2023年4月,《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正式发布,明确了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层次架构、主要内容和配置标准,分类指导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激发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活力。
此外,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市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每所示范校提供补助资金50万元,支持示范校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和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北京八十中的老师们看来,目前智慧教育发展最大的课题,是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学品质得到真正的提升。
“除了由于突发情况需要临时转为线上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在常规教学中,不断挖掘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不能只是为了用而用技术,而是真正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学生的认知,攻克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品质。”涂洁讲道。
赵海峰告诉记者,学校会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帮助老师提升信息化能力,“比如新教师入职培训中,老师们就要学习如何进行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中的各种软件怎么用。”在赵海峰看来,培训更多解决的是基础层面“入门”的问题,老师们要想实现智慧教学,更多地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探索。
“比如老师在使用中会发现,我需要更多地跟学生互动,或者需要立刻知道学生们对一个知识点是否掌握,这时技术部门会给老师提供相应指导,告诉他们可以使用哪些功能去实现这个目的。这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老师们的信息化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赵海峰表示,老师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甚至有些时候老师们走到了我们前面,因为他们最了解自己课堂的需求。”
在赵海峰看来,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硬件提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软件应用更加值得关注,“准确来说是人的问题,软件是要人来用的。所以我认为要把智慧校园做好,一定是全员参与。不能只依赖信息化部门。”
对于智慧校园的未来,赵海峰表示,目前学校仍然在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种成熟的模式,蹚出一条路来。”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徐彦琳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