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可预期看得见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1-01 07:20:30 来源: sp20250101

  代表委员眼中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让公平正义可预期看得见有温度

  □ 本报记者 张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揭晓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孤寡残疾老人遗产指定管理案、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等10个案件脱颖而出。

  《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案件也受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持续关注。在他们看来,这些鲜活的案例在引领法治进步的同时,记录着人民法院保国家安宁、护经济发展、守万家灯火的忠诚履职、担当作为。

  司法有温度

  孤寡老人去世后,遗产谁来管理?杨某是一名聋哑老人,终身未成家,生活无法自理。顾氏三兄弟的祖母早年间曾照顾过杨某,两家交往甚多,三兄弟主动伸出援手,对其生活起居、送医看病极尽照料。在杨某去世后,顾氏三兄弟负责其全部丧葬事宜并按照风俗祭拜。

  2022年,顾氏三兄弟向法院申请指定江苏省太仓市民政局为杨某的遗产管理人。

  太仓市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审理后,根据特别程序作出民事判决,支持了顾氏三兄弟的诉讼请求。太仓市民政局积极履职管理和清点杨某遗产,将杨某的存款均分给顾氏三兄弟,并协助将杨某的房屋过户登记至顾氏三兄弟名下。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褚锋看来,该案的裁判结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残救济的善良风俗具有积极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具体生动体现。

  具体案件诠释着法治的精神、书写着法治的进步,也传递着鲜明的导向。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加班吗?“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为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对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隐形加班”提出相关认定标准的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灿说,这起案件中,对此类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劳动争议问题,人民法院保障了劳动者的“离线权”。

  司法审判,判的是“公道”,守的是“人心”。

  胡某某,网名铁马冰河,是一名罕见病患儿家长。他从海外代购氯巴占,并向其他患儿家属销售,因涉嫌“走私贩卖毒品”被公诉。法院认定胡某某不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而是构成非法经营罪,免予刑事处罚。

  “这些案件折射出法治的进步。”陈灿说,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时,始终牢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感受,让公平正义可预期、看得见、有温度。

  司法促善治

  一盘拌凉菜做起来容易,但能不能售卖,却关乎食品卫生和安全。

  在一起某餐馆涉冷食类经营许可行政处罚案件中,当事人在网络上销售凉菜,因未取得冷食类经营许可,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法院虽然认为行政处罚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了被处罚人的诉讼请求,但法院发现辖区众多小型餐饮商家都因难以满足有“操作专间”条件而无法获得冷食类经营许可,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加工制作果蔬拼盘、植物性冷食类等食品并不强制使用操作专间。

  “凉菜”的制作、售卖,关乎辖区众多小微餐饮企业制售冷食的“心结”,“小案”不能“小办”。

  法院通过司法建议,厘清了冷食类制售许可颁发条件,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改进了行政许可制度,兼顾了依法行政、民生福祉、食品安全,让司法既讲是非又有温度,从而实现了“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效果。

  “法院立足个案审理的同时积极延展司法功能,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积极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说。

  人民法院做深做实能动司法,不断找到社会治理最优解,实质性化解矛盾,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业主在自家车位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安装审批程序中物业公司拒绝盖章,引发一起物业服务纠纷案件。这起案件涉及支持绿色行为与公共电力安全之间的艰难平衡。法院如何回应群众所需,促进基层善治?

  法院没有“一判了事”,而是积极向物业公司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协调物业在公共区域为业主解决充电难的问题。25天后,业主主动撤诉,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些案件是人民法院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缩影。人民法院在法治轨道上明规则、破难题,通过提出司法建议等多种方式,做实诉源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胡建淼说,法院通过司法建议,推动和实现了源头治理。法院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发挥“小切口”推动社会管理完善值得肯定。

  司法护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她关注到两起案例中,人民法院的履职担当。

  “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各项损失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落实生物多样性国家保护战略,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放生不得违法。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生态安全,是为保护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而作出的法律抉择。”吕忠梅对该案的价值如是评价。

  “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中,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委托第三方对受损树干进行救治。案件审理后,法院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对古树进行实时监控。

  “司法与行政同频共振,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法治环境,让古树名木愈加苍翠挺拔。”吕忠梅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关注到的是“涉‘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案”。

  “案件通过积极探索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和范围,责令被告限期以包括但不限于拆除的方式销毁大型侵权生产线,以体现停止侵害的彻底性,有效制止侵权和保护知识产权。”阎建国说。

  社会安定,群众才更安宁。

  “周焯华跨境赌博犯罪集团案”将周焯华跨境赌博犯罪集团在境内的全部势力连根拔起,为打击跨境赌博提供了典型样板。“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既是我国金融风险司法处置的生动案例,也对破产重整程序在金融风险处置中的积极适用具有示范意义。

  “无论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民法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庄严承诺。”陈灿说。

  站在新起点上,人民法院稳中求进、敢作善为,将“公正与效率”融入职责使命,必将写下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