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女侠”张含亮:学好“功夫”就得下大功夫

发布时间:2024-11-15 01:36:45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兰州3月18日电(王牧雨 田鹏鹤)踢腿、空翻、武刀、弄剑、耍枪……3月上旬,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伏羲庙后一处山中小屋,“女侠”张含亮身着传统马面裙,展示各式各样的兵器,舞枪弄棒间,响起清脆有力的簌簌风声。

图为张含亮在天水古城游览。李亚龙 摄

  张含亮出身于“全国武术之乡”天水市武山县的医学武术世家,父亲张鸿谋为武术名医、医学博士、甘肃著名中医药专家。

  张含亮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到家里来拜师学艺。父亲和哥哥们教他们各种动作,练习兵器……张含亮就站在边上好奇地看。

  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就是基因的遗传,张含亮对武术这种肢体性的语言非常敏感。她的父亲和哥哥决定让她早早地开始习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引导她跟着一起练习。年幼的张含亮觉得自己的学习速度比别人要快,对武术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岁那年,张含亮的二哥带她赴武威体校求学,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习武之路。虽然是全校年纪最小的孩子,但张含亮每天在常规训练后,还要给自己“加餐”练习。

图为张含亮在天水古城展示太极拳。李亚龙 摄

  张含亮最初学习空翻的时候,在学校的一个沙坑里练习。有时候一头就会扎到沙子里面,有时候摔过去,把脖子都会扭到。她不想打扰别人,没有教练辅导,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在那里练习。

  经过无数次的磨炼,有了从量到质的改变,突然有一天就翻过去了。“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遇到困难和坎,如果你放弃,就永远都越不过去。可是当你下定决心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往前冲,就会突破自我。”张含亮说。

  体校6年的“魔鬼训练”,练就了张含亮受益终身的非凡毅力和坚强意志。6年中,张含亮每天五点半起床训练,冬天在刺骨的风中奔跑,夏天顶着烈日练动作,汗水浸透全身。撑拉韧带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她至今记忆深刻。

图为张含亮在天水古民居前展示剑术。李亚龙 摄

  张含亮说,最疯狂时,她每晚都会一个人在操场练习,有一招一式吃不透,她都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直到把套路弄个滚瓜烂熟才死心。这种“走火入魔”的习武精神,让张含亮的成绩在学校出类拔萃。

  2003年9月,因优异的专业成绩,张含亮被甘肃政法大学以高水平运动员特招。2007年大学毕业后,张含亮来到家乡天水师范学院担任武术教师,在高校这个平台上圆起“文通武备”之梦。

  1987年出生的张含亮已收获了无数武术大奖。13岁荣获甘肃省女子剑术冠军;17岁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女子剑术、女子枪术冠军;22岁时荣获世界中华国术大赛女子绨袍剑、女子劈挂拳冠军;25岁荣获国际武林大会女子太极拳、女子剑术冠军等荣誉。

  “武术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相当于氧气一样。”张含亮说,武术使她成长,让她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拥有了自信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我觉得我的人生非常非常的精彩。这种精彩是武术赋予我的,它让我自信、自强、勇敢、独立。”

  2007年3月,张含亮第一次走出国门去巴黎参加“贝西国际文化武术节”表演。当时有上万观众,张含亮和她哥哥组成的三人小组展示完中国武术后,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时举办方的负责人冲过来抱着我说‘哇,你太棒了,太棒了!’。所有的人给我竖起大拇指,那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让人刻骨铭心。”张含亮说。

图为张含亮(右)在俄罗斯传授当地人学习劈挂拳。(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张含亮说,武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为使武术当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一些技术内涵被翻译得更明白准确,她在大学选修了法语,之后出国就派上了用场。“我觉得语言就是你身上的某一个工具,把它用好了,就可以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等,用更准确的方式方法,带给全世界。”

图为张含亮在俄罗斯教授当地人通备剑。(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张含亮抓住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多的特点,定期录制、上传自己练武的视频,吸引了800多万粉丝。张含亮说:“现在互联网的传播范围很广,还可以面向海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把武术发扬光大。”

  “中国武术的内容是非常非常多的,博大精深,但这么多的文化体系,很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张含亮说,希望通过自媒体平台,让更多人认知它、了解它、热爱它,然后去学习它、钻研它,未来会有更多的武术达人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