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5:28:28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杭州3月18日电 题:乾隆为何废后?杭州西湖新发现相关御题诗刻
作者 王题题 倪小蒙
两百四十年前,正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乾隆帝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乾隆帝流连于杭州西湖美景之中,写诗、题刻,将自己的印记留在西湖。
四个甲子后,乾隆帝留下的御题诗刻“遗珠”被再度发现。
今年年初,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在巡查丁家山文物时,发现了三处字龛,这些字龛疑有字迹,经过专业调查之后,确证这三处字龛为乾隆帝御题诗刻。
西湖丁家山新发现的三处乾隆帝御题诗刻。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供图据悉,乾隆帝御题诗刻摩崖有一方水池,山石沿水池分布,耸立如蕉叶承雨。摩崖所在岩石为石灰质岩体,位于水池南侧,摩崖面北而刻,三方摩崖紧密排布,正对北侧山路。
新发现的三首御诗摩崖分别为乾隆辛未丁家山诗,乾隆庚子丁家山口号,乾隆甲辰丁家山诗。其中,乾隆辛未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乾隆庚子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乾隆帝第五次南巡;乾隆甲辰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乾隆帝第六次南巡。
丁家山,又名蕉石鸣琴。蕉石鸣琴景观创设于清雍正时期,是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据清《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中记载,乾隆帝共在丁家山题诗五首。
乾隆甲辰丁家山诗的摩崖。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供图按照记载,除上述新发现的三首御诗外,还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诗——题丁家山,以及乾隆三十年(1765)的御诗。
然而相关文献之中,均未收录乾隆三十年(1765)御诗,这不免让人有所疑惑。
如果将时间回溯到乾隆三十年(1765),不难发现,当时在蕉石鸣琴处发生过一件大事。
据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陪着皇太后开启了第三次南巡的行程,随行的有乌拉那拉皇后和令贵妃等一众后宫妃嫔。
就在离杭前一天,闰二月十八日,变故发生了。
《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这一天的早膳地点,乾隆帝选择了蕉石鸣琴,席间乾隆帝还赏赐皇后攒盘肉一品,可到了晚膳时,已经看不到皇后的信息,赏赐名单第一位变成令贵妃,皇后不见了。
据《清宫御档》记载,原来这天早饭后,乌拉那拉皇后不知何故,忽然想出家,自行断发,以至于皇帝震怒,强行将皇后押送回京。皇后回京之后,被收缴金册,次年七月十四日便撒手人寰。
乌拉那拉皇后最终是以皇贵妃的身份下葬,被褫夺了皇后称号。
根据史料,乌拉那拉皇后在断发之前,与皇太后发生了冲突,这很可能成为皇后最终“发疯”的诱因。
这位皇后和皇太后,对经常刷剧的网友而言应该不陌生。这皇后就是《如懿传》中如懿的原型,而皇太后正是大名鼎鼎的钮祜禄·甄嬛。
这段故事在连续剧《延禧攻略》中也有详尽地演绎,最后一集中,佘诗曼扮演的皇后手中握着匕首,一边控诉,一边割断了自己的头发,声声泣泪,肝肠寸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已经是73岁的乾隆帝再次来到杭州。
他回到蕉石鸣琴处,看着眼前的山石与蕉叶,恍惚间似有人在弹琴,那山泉流水仿佛焦尾琴发出的清响,勾起了老人久远的回忆。
他便在此留下了诗文“白石绿蕉闲径寻,不知曾孰此鸣琴。设云泉响如焦尾,听作南风解阜音。”(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