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8:59:39 来源: sp20241230
近年来,每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票难求”“一签难中”似乎成了常态。这股全民体育热潮的背后,是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释放的蓬勃潜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看来,以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为代表的大型综合性赛事、以贵州“村超”“村BA”和海南“村排”为代表的群众性赛事,在带动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各类相关消费上效果显著。体育赛事在城市和乡村焕发的强大活力,为其成为新消费增长点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票难求”的体育赛事
最新发布的《2023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同2020年相比,2022年体育观赛消费支出增长14.48%,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走进大众生活,体育观赛支出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一环。
而这种观赛热情在2023年达到高潮。
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团体混合锦标赛举办期间,8天的赛事共吸引近10万名观众到场观赛,票房收入超3000万元,创造苏杯票房历史;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票房约2800万元,第一轮售票时,3.5万多张球票在一小时内被抢空,第二轮售票7分钟卖出1万张。据媒体报道,还有两万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购票观赛,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费从2000元-7000元不等;而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举办时,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从80元到880元的不同价位门票均在短时间内售罄。
“根据体育赛事消费的基本含义,参赛报名费用、观赛门票费是体育赛事直接消费的重要内容。”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海燕撰文表示,目前,我国体育赛事规模数量迅速攀升,但在供给增加的同时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顶尖观赏型赛事吸引力强、影响力大,经常出现“一票难求 ”的现象。
与之对应的是热门参与型赛事“一签难中”的情况,其中,号召力强、群众基础广泛的路跑赛事最具代表性。2023年年初,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各地路跑赛事开始呈现回暖态势。根据《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备案133场路跑赛事,范围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而2023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近百场马拉松在国内举办,即便进入12月,每个周末也有数十场马拉松在各地密集开跑。
报名场面始终火爆。以北马、上马和广马为例,这3场赛事2023年报名人数均轻松突破10万人,其中,北马在3天内报名人数便达到了13万余人,上马和广马均刷新了历届赛事的报名纪录。从消费层面来看,围绕赛事展开的装备、训练、酒店、交通、旅游等场景都将有效刺激消费市场。江西省体育局局长李小平就公开表示过,江西省2023年举办了20余场城市马拉松,南昌马拉松带来的各种营业收入1.25亿元,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过去的经验证明,体育赛事不仅能促进体育消费,其对旅游在内的各类关联消费带动作用非常大,一项赛事所带动的关联消费甚至是体育消费的数百倍。”王裕雄表示,以贵州“村超”和“村BA”赛事为例,通过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创收,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赛事相关消费。
据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