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7:31:39 来源: sp20241223
刑事审判只有自觉地将能动履职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破解难题,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讲话中指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两会精神,关键在于能动履职,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审判领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践,推动‘公正与效率’这个司法审判工作的永恒主题落到实处”。刑事审判只有自觉地将能动履职理念贯彻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破解难题,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笔者的办案体会,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敢较真,打牢根基把好底线。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保障权利是刑事审判的职责使命所在。我们要查明案件事实,精准适用法律,使裁判结论符合规律,彰显民意,不机械教条、墨守成规,在遵循程序公平的过程中,应以追求实质正义为导向,用足司法智慧和审判经验,发挥好把关制约作用。笔者前期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检察机关指控的是故意杀人罪,但细看案卷,动机十分可疑。笔者通过现场勘验,发现了被告人辩解的虚假之处,综合各种证据,改变了指控罪名,以抢劫罪判处刑罚,追缴违法所得发还被害人亲属,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通过对被告人辩解的核查,对间接证据的关联分析,还原了案件真相,不仅严惩了犯罪,还帮助被害人亲戚挽回了损失,体现了全面保护原则。办理这个案件,笔者深切体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司法公正的根基。无论控方怎么指控,辩方怎么辩解,自身要站稳立场,把好关口,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实质思维,该排查的排查、该核实的核实、该变更的变更,不被假象蒙蔽,始终坚持真理,做到明辨善断。特别在适用认罪认罚的案件中,要保持警惕,坚持标准,有效识别和解决问题,避免发生错误。
善借力,找准症结化解矛盾。在惩治犯罪的同时,能否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既解开法结,又解开心结,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能动履职的更高要求。刑事案件不仅要保护被告人的辩护权利,更要关心关怀被害人,想方设法满足其对正义的基本诉求。最近办结的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具有启发性。被告人史某军、史某峰多次滋扰李某某及其家人,情节比较恶劣,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量刑基本适当,对于为首的犯罪分子史某军加重处罚,也体现了从严惩处。一审判决后,被害人李某某对立情绪严重,不仅对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还对刑事部分多次信访上访。二审审理中,经询问谈话和一线走访,笔者摸到了案件的隐情:李某某痛恨第二被告人史某峰,原因在于二人原系东西邻居,李家对史家有过恩情,史某峰受他人挑动参与犯罪,在李母八十大寿时送花圈、放哀乐、喷侮辱文字,给一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史某峰虽然在一审时认罪认罚,超额赔偿李某某的经济损失,但李某某心里的委屈没有化解,上诉要求史某峰登门道歉,且要按当地风俗摆上酒席当众道歉,实质是要出口气、争回家庭的面子。梳理相关法律,对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方式规定并不详细,上门道歉、赔酒道歉有一定风险。合议庭评议认为这类案件中,被害人主张有合理性,对周围群众也有教育意义,可以做好方案促成调解。经多次深入基层,与村干部共同研究,敲定由乡贤、近邻参与见证,史某峰公开赔酒道歉。双方在赔礼道歉后握手言和,一起到法院答谢。回想起来,如果拘泥于坐堂问案,局限于当庭道歉,不尊重民风民俗,不汇聚基层力量,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心结就不会有效化解,就不会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法律不是冰冷的,作为法官,要有共情心,从人民群众的诉求、安危、冷暖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刑事案件是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既需要“如我在诉”的工作情怀,也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扎根群众,问计于民,同频共振,才能打开局面,积累优势,获得认同。
会管理,优化程序释放活力。当前,刑事案件仍处于高发多发状态,犯罪的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明显。随着刑事立法技术日益成熟,新的罪名不断增多,法网更加严密。另一方面,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庭审实质化等工作推进力度加大,质效指标考核日趋完善科学,对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人少案多的矛盾,司法公正和高效两大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要做到又好又快很不容易。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能动履职,深化诉讼规律研究,细化审判节点管理、优化办案资源组合,才能实现理念上的能动履职与工作上的提质增效双管齐下,一体抓实。这方面,笔者所在的江苏泰州法院近年来做了探索尝试,如在基层法院加大了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的规范化推进力度,使之与普通程序形成5∶3∶2的合理结构,对哪些问题可以简化、哪些情况应该重视、程序转换如何管控等细化提示,全市法院刑事案件在增加三成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案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双提升,发改率、申诉再审率双降的提质增效目标。又如,与检察机关加强沟通配合,加大二审案件开庭力度,推行繁简分流程序,难案精审,简案快审,二审开庭率达36.55%,在江苏省法院系统名列前茅。笔者认为,人少案多的矛盾短期不会改变,质效指标的考核导向日益鲜明,刑事审判面临的压力还会加大,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应变求变,创新发展。刑事审判法官要认真学习研究新的质效指标管理体系,充分用好各类诉讼程序,释放制度改革红利,养成前重、中实、后优办案新思维,提前研判,及早处置,科学安排,实现自我管理的优化;院庭长要狠抓制度贯彻落实,定期会商研判绩效指标,剖析数据生成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合理调配工作力量,切实将管理责任扛在肩上,细化在平时,落实在工作中,通过严格节点管控、适时警示通报、优化考评办法、加大沟通协调等务实举措,让好的制度落地生根,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司法审判工作优质高效发展。
能破局,堵住漏洞促进治理。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犯罪有其产生的社会土壤,要从根本上减少犯罪,必须清除滋生犯罪的因素。刑事审判要树立治罪与治理并重的理念,通过办案,深挖成因,系统研究,形成对策,消除隐患,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笔者年前在办理一起强奸案件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推进行业规范,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个案件发生在朋友之间,两名被告人见被害人喝多了、被扶进宾馆房间,以为有机可乘,遂至宾馆吧台,以朋友需要照料为由,补办房卡进入房间,对被害人实施侵害,暴露出了旅馆房卡使用管理上的不当。通过关联检索,发现宾馆发卡不当引发的侵权纠纷和刑事案件并不鲜见。进一步分析行业管理规定,对于访客等非住宿人员进入客房区、补办房卡、提供开门服务等环节如何进行管理尚属空白,实践中宾馆从业人员管理意识不强,补卡行为随意。针对这一情况,合议庭主动联系主管部门,开展座谈调研,提出了规范房卡补发管理的建议,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补发房卡,不得提供开门服务,并细化列明了紧急情况,严格了房卡证件查验程序。这份司法建议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展了专项清理整顿,并列入常态监管内容,全市未再发生类似案件。
每一起刑事案件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牵动着社会治理效能的“末梢神经”。刑事审判者要做热心人、细心人,跳出案件看问题,积极延伸职能,主动融入大局,“抓前端、治未病”,彰显更大的司法担当作为。从长远看,这有利于从源头上扼制犯罪,做到标本兼治,实现长治久安。
(周军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编:彭静、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