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3:55:41 来源: sp20241216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创新、突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回答这个重大问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始终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让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坚实、更有力量、更见神采、更显底气。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屹立于世。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阐明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推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些重大论断都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深刻诠释。我们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发展是硬道理”。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定不移坚持”。
同时也要看到,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谓“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等。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正是在新时代的壮阔发展进程中,我们党与时俱进形成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从发展规律看,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阶梯式递进的过程,既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当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还亟须提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不少国家在这方面都有过深刻教训。只有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从发展环境看,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应对纷繁复杂国际环境的内在要求。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必然深刻影响我国发展,要求我们因时因势应变求变。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质量发展,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否则就会被人卡住脖子、牵住鼻子。只有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我国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从发展目的看,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我们推动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才有动力、才可持续。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持续发展,人们吃饱穿暖的物质“标配”基本满足,在富起来之后更加追求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硬道理”到“新时代的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毫不动摇
硬道理,硬就硬在它是体现发展规律的道理,是能够引领发展实践的道理,是被发展实践反复证明的道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对新时代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历史耐心,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现代化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但直到今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这些都充分说明经济发展不是线性上升的,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殊为不易。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等变革。对于我国这样的经济体量、这样的人口规模,这些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跨越不少关口,有些关口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是非常规的现阶段特有的,有些关口如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等则是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些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围堵、打压,更加剧了我们跨越关口的难度。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足够的心理准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艰巨性作出深刻阐述,对于保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在谈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比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应将其放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来认识,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长期的进程中来审视,不能因为有困难和挑战就想走回头路,重新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等粗放发展模式上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这是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必然要求。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我们坚定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来自战略自信。有信心、有底气,才能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上毫不动摇。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那么,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从战略上看,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形成的,其意义是战略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也是我们推动发展独有的有利条件,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例如,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能够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于全体人民的强大动力。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我国发展具有的“四大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四大优势”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战略主动的强大底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例如,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4亿人,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十分明显。
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具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战略自信。拿2023年来说,这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再纵观新时代,从量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从质上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到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再到发展的“含绿量”等,都标注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结果,更昭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我们保持历史耐心。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保持历史耐心,才能办成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进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北”工程等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耐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然贯穿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个历史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干在当下,始终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着眼长远,始终保持历史耐心。比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有其自身规律,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绝非朝夕之功,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再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如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保持历史耐心,要求我们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许多重要场合都提出“保持历史耐心”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上保持历史耐心,就要坚持稳中求进。要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要坚持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论。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不能消极应对、不思进取。先立后破,就是要把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持历史耐心,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科学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要害、切中肯綮,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同时确定战略路径,循序渐进解决一个个问题,不能心浮气躁“眉毛胡子一把抓”。保持历史耐心,就要坚持持续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才是真正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
用抓落实的硬功夫坚持好新时代的硬道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场合、重要考察中,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在不同省区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根据各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结合实际情况对各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谋划和部署,要求江苏“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要求四川“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要求广西“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等等。
在主持召开区域重大战略相关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各个区域重大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并指引前进方向,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强调“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等等。
在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不折不扣抓落实。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是对党员干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一些领导干部汇报过的实际感受,“选择正确方法做好工作,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就不会走偏,都会取得成效。”我们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党员干部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反复揣摩,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意图,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既不打折扣,也不层层加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雷厉风行抓落实。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大力提倡“马上就办”,体现了雷厉风行抓落实的工作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机遇不会一直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一直等待我们,需要因时因势抓住重要窗口期,看准了的事必须马上就办,雷厉风行抓落实。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事关“国之大者”的事马上就办,绝不能放松懈怠;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马上就办,绝不能拖拖拉拉。特别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们要克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雷厉风行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不能有拖延症,否则就会贻误工作、贻误发展。同时要看到,雷厉风行抓落实不是一味求快,不能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更不能流于形式,用“开会传达不过夜”来代替实招真招。必须统筹把握时度效,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搞清楚的前提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求真务实抓落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也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抓落实,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在推进工作时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浙江、江西等地考察时都对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出明确要求;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需要持续用力、协同发力、坚决纠治”。经济工作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收入、就业、社保等各个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的形式主义,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会极大消解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效力效果,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同时要看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抓落实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也是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具体要求。
敢作善为抓落实。抓落实不是一个照抄照搬、机械执行的过程,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而是一个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体现的是能力水平,需要党员干部敢作善为。敢作善为,是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之后的创造性作为,是遵循发展规律、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科学作为,是严守底线、不碰红线、追求高线的积极作为。敢作善为,归根到底是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内化于心之后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善思善用。敢作善为抓落实,克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加强思想淬炼、理论训练、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全面增强履职尽责所必需的各方面本领特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党员干部敢作善为抓落实,还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党员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