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修理兵的“工具意识”

发布时间:2025-01-03 07:16:45 来源: sp20250103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图①:保障装甲车战场机动。林冠成、周新涛摄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上图为保障装甲车战场机动。林冠成、周新涛摄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上图为紧固装备零件。林冠成、周新涛摄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上图为紧固装备零件。林冠成、周新涛摄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上图为检修光电设备。林冠成、周新涛摄

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官兵参加训练保障任务。上图为检修光电设备。林冠成、周新涛摄

工具之一:扳手

一把把不起眼的扳手背后,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在第73集团军某旅“模范修理连”,修理兵的携行工具箱里,总是整齐码放着一排排规格不同、型号各异的扳手。它们当中,最轻的仅有几十克,最重的达到数十斤。

这些扳手看起来平平无奇,对修理兵来说却意义非凡。

“我们每次组装零部件,都要和这些扳手紧密配合。”中士陈乾一边翻着手中的装备维修手册,一边告诉记者,“修理机械化部件,误差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如何缩小误差范围,就是我们探寻的最优解。”

陈乾还记得4年前,自己第一次独立担负装备维修任务。

根据装备故障报修单进行排查后,陈乾很快找到故障原因——转向垂臂上有一处螺母脱落。一把把扭矩扳手轮番上阵,他利落地完成了零件的紧固作业。车辆顺利交付那天,陈乾心满意足地看着装甲车驶离车间。

然而没过几天,这辆装甲车再次被送回返修。驾驶员的反馈是,在通过限制路段驾驶训练中,车轮的转向精度达不到操作要求。

面对装备的二次故障,陈乾一筹莫展。就在这时,连队的老技师、三级军士长张永冲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可能是零件装配误差偏大造成的。

“控制误差,是每名修理兵都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张永冲告诉陈乾,“一辆装甲车里大约安装了千余个零件,要想让装备在战场上自由驰骋,我们必须让所有零部件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紧密配合。”

陈乾第一次意识到,一点小小的误差,对于装备的战斗力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刻,他才真正开始明白:一把把不起眼的扳手背后,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那次维修,陈乾使用几种型号的扳手相互配合,将误差数值一点点减少。经过2个多小时调整,他终于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成功排除了车辆故障。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许是对装备维修最贴切的写照。在中士施凯华心中,“0.02毫米”就像是一把标尺,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保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那是我第一次对数字如此敏感。”回想起那次维修经历,施凯华至今记忆犹新。

对修理兵而言,越精细的装备零部件,规定的装配误差范围就越严苛。发动机作为全车“心脏”,每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都十分关键。

那次,距离规定交付日期仅剩3天,施凯华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多次拆卸检查,始终没找到故障原因。无奈之下,他只得喊来“师傅”滕振华帮助自己。

来到修理车间,滕振华先对发动机进行了一番检查。确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