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寂静的课间”须压实主体责任

发布时间:2024-11-05 18:48:26 来源: sp20241105

  单方面弱化甚至取消课间十分钟,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可以看做教育教学上的“懒政”。这样“因噎废食”的观念和做法亟须矫正。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不少学校“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家长也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孩子在课间十分钟,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不能出教室,甚至无法离开所在的过道。

  课间十分钟活动,本是调整课堂学习节奏、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设计和安排。然而,近年来,不少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已形同虚设。限制孩子课间十分钟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害怕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产生安全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学校为安全问题所困,拆掉了单杠、双杠等普通的运动器械。

  在笔者看来,以安全为名弱化甚至取消课间活动的行为,表面上是为学生着想,实际上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权利的剥夺,不仅有违课间活动这一教育教学的科学设计和安排,也与相关规制和法律要求相悖。例如,教育部2021年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保障孩子安全不是借口。单方面弱化甚至取消课间十分钟,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可以看做教育教学上的“懒政”。这样“因噎废食”的观念和做法亟须矫正。

  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安全责任的第一主体,学校应该积极作为,寻求保障学生安全和正常开展体育活动之间的平衡。例如,在课间组织学生跳绳、踢毽子等不太激烈的活动和游戏,不同的活动项目可以安排在操场上分区域开展;加强日常安保,对保障学生安全的体育活动类硬件设施定期检查、保养;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知识普及,提高校医院急救处理能力,等等。

  打破“寂静的课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起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当地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多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校园内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置全面达标并有效运用,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活泼好动、活蹦乱跳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也要正确看待孩子在正常体育活动期间的一些轻微“磕碰”,避免过度的安全焦虑,多方合力将充满欢声笑语、自由烂漫的“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

(责编:马昌、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