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人才“蓄水池”

发布时间:2024-12-31 05:10:46 来源: sp20241231

  人民网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人才“蓄水池”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系列网评之五

  以国之名,表彰模范。前段时间,“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将激发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锻造精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历史经验表明,助力经济体实现赶超,人力资本发挥着效率倍增效应。从培养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到打造以匠心铸品质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人才优势是一个国家形成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人才引领、人才驱动,通过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化,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工业化进程,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说各话”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标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仍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在立德树人上做文章。一体谋划、统筹推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创业链深入融合,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凝聚强大合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长远看,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发挥教育的作用。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中历练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在急需领域的一线实践中培养创新团队,在交叉学科培养体系中锻造复合型人才,在国家重大项目的大兵团作战中培养战略科学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特点,构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更好统筹起来,有助于打造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队,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各领域各环节源源不断输送有生力量。

  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是一个完整链条。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等工作的成效,直接关乎干事创业的环境。青海通过“教学名师”“高原名医”等专项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江苏面向“百企引航”“专精特新”等重点产业集群企业开展“揭榜领题”;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人才可免费入住高端人才房……各地多措并举强化激励保障,为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事实证明,从优化薪酬制度、提供晋升机会,到加强社会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再到完善考核评价、建立容错机制,人才服务越周到,创新热情就越高涨,科技成果也越发可期。

  特级技师雍宁扎根一线完成技术攻关项目400多项,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设备研发费用;“一微米大师”陈亮反复摸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易拉环模具制造国产化的空白……一位位高技能人才在各自岗位上深钻细研、执着追求,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写下生动注脚。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成有所获,创新活力定能在广袤土地上竞相迸发、开花结果。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