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雄途致远通千里 砥砺大道国运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5-01-04 20:23:12 来源: sp20250104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雄途致远通千里 砥砺大道国运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丁怡全、段续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历经75载,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连片成网,人民群众出行便捷舒适,智慧绿色发展日新月异。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

大步迈向交通强国

9月20日,盐城至洛阳国家高速公路宿城至泗洪段建成通车。连线成片,苏皖豫大通道“横空出世”。

内畅外联、立体互通,这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交通运输十分落后:8.07万公里的道路里程中,有路面的仅有3万公里;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万公里,奔行在铁轨上的基本都是蒸汽机车;内河航道7.4万公里,水深1米以上的不足三分之一……

从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到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从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到2024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面貌焕然一新。

今日之中国,全国公路总里程543.68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

面向更远的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作出部署: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国正大踏步迈向交通强国的发展新征程。

通达连接更广区域

8月16日,通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独龙江公路,顺利完成了提升完善养护工程的交工验收。

“独龙江公路海拔高差大,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对其进行养护提升是保障独龙族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应有之举。”怒江公路局独龙江公路提升完善养护工程总工和君华说。

一路通,则万事通。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支援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10多万人的筑路大军克服天险阻隔、物资匮乏等不利条件,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在交通强国的征途上,千千万万交通建设者筑路架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将镜头拉向祖国西北,莽莽天山横贯东西。数千名中交集团员工在皑皑积雪下紧张施工,全长22.1公里的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正在一点一点被打通。

“预计隧道2025年将全线贯通,我们正在向着这一目标奋勇前进。”中交乌尉高速六标段项目总工程师毛锦波抹了一把汗,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斗转星移,在交通运输领域,变化的是技术与装备,不变的是不断向边疆和偏远地区延伸、不断提供更好服务保障的初心。

2000年8月,我国提出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2003年至2004年,全国共建成农村硬化路19.2万公里,超过1949年至2002年间农村硬化路建设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门强化顶层设计、打出组合拳。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59.8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6%,农村公路通达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

加快建设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服务品质、效率不断提高。

出行更加便捷化。2023年,我国铁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水路客运量、民航客运量在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3%、92.3%、0.4%、1%。

物流更加高效化。我国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高铁快运,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日均完成订单量达到3000万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已在全国400余个城市投放运营……

天堑变通途,江山归咫尺。交通运输领域的新发展,让人们追梦的征程更顺畅。

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车顶安装远程传感器,通过软件即可实现从派单、接驾、行程、到站的自动驾驶全流程。日前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内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备受关注。

“依托我们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智能运营中心慧桔港,通过订单业务中心、安全护航中心、远程支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以及自动运维中心五大模块的联合设计,智能化满足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需求。”滴滴自动驾驶运营负责人李健说。

在交通运输领域突破技术垄断,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彼时,马路上跑的都是“万国牌”汽车。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举行奠基典礼。经过3年艰苦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这辆名为“解放”的CA10型载货车,结束了新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复兴号”实现世界上首次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如今,交通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对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新能源装备设施加快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巡游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数量分别达到53万辆、41.2万辆和100万辆。

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等试点工程,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充电服务保障能力。

绿色出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社区公交、定制公交、慢行交通等多样化绿色出行体系在多个城市落地生根,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让人们的出行更环保。

75载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我国交通运输解决了从“有没有”到“够不够”再到“好不好”的问题。面向未来,我国正从交通大国昂首迈向交通强国。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