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现场评论·端稳饭碗装好粮③)

发布时间:2024-11-15 07:04:10 来源: sp20241115

  色黑如珍宝的沃土,关乎大国粮仓的丰盈。坚持保护优先、用养结合,让珍贵的黑土地持续发挥效能

  

  挖掘机进场,推土机就位,紧接着机声隆隆——在黑龙江省鹤岗市关门嘴子水库项目施工现场,只见黑土被层层剥离、整齐堆放,继而被转移保存。火热而有序的作业场景,让记者不禁发问:挖出来的黑土要弄去哪?

  原来,当地黑土地分布广,工程施工容易导致表层土壤流失、硬化。将耕作层土壤剥离,后续可用于耕地复垦、水土保持等。这种再利用,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如今在鹤岗,无论哪个重点项目破土动工,黑土地保护都是“必答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会查看土层剥离情况、验收记录,跟进做好公益保护监督;对于剥离的耕作层土壤,自然资源部门会将其纳入管护范围。通过齐抓共管,多部门协力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为黑土地保护再添一把力。

  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黑土地是珍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采取有效措施,既强化科技支撑又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实现应保尽保,方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用好黑土地,关键要压实压细责任,推动实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在黑河市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记者跟随一名村级“田长”在地头巡田。他说:“现在,村民们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大家都挺有责任感。”黑龙江已建立“省、市、县、乡、村+网格、户”七级田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田长职责,推动形成全领域、全要素、全覆盖的黑土地保护态势。责任到人,激励到位,才能让种田的人更爱田、管田的人更护田,形成保护黑土地的合力。

  养好黑土地,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涉及种植技术、农机设备、灌溉水利、种子培育等方方面面。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集结院内34家研究所和院外89家高校、院所、企业等,组成会聚各专业1400余名科学家的“集团军”,进行科研攻关。“等高种植法”就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成果之一。记者在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看到,玉米田的排排大垄不再是走势笔直,而是顺着地块等高线划出优美弧度,有效减少黑土流失。以需求为牵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有利于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保护黑土地,还要充分发挥法治利剑作用。一直以来,黑土地保护难点多、情况复杂,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织密法律之网。良法善治,在于法之必行。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9家单位,研究制定15条措施,推动司法与行政联动服务保障黑土地资源专项保护利用。随着黑土地保护法的深入实施、相关地区司法实践的不懈探索,法治力量必将有力推动实现黑土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色黑如珍宝的沃土,关乎大国粮仓的丰盈。坚持保护优先、用养结合,让珍贵的黑土地持续发挥效能,就能进一步夯实大国粮仓的“地”基,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作者为本报黑龙江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