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58:35 来源: sp20241125
● 在一些城市,儿童口腔连锁诊所随处可见,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他们宣称“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大后基本不复发”
● 过早对儿童牙齿进行矫正,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平常的学习生活;牙弓的变化或肌肉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面型的发展;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等
● 医疗机构应该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行业协会应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儿童早期正畸
□ 本报记者 赵丽 孙天骄
“您看我家孙子需要扩弓吗?”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执业的牙科医生周晓近日收到这样一份问诊,咨询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对此他很是诧异:“扩弓是专业的牙科名词。在肉红色的牙床上,牙齿沿着牙槽骨依次排列成弓形,叫牙弓;扩弓就是把牙弓扩大,让上面的牙齿都有舒服的位置。老人竟然知道这样一个专业词汇。”
周晓对来就诊的小朋友进行详细检查后表示:他并不属于扩弓的适应证。
老人为什么想给孙子扩弓?周晓询问后得知,她经常刷到一些儿童急需矫正牙齿的“科普”视频,内心比较焦虑,之前已经去过两个私立口腔机构就诊,均被告知孩子需要立即进行扩弓治疗;接孩子放学时,家长们也总围在一起说儿童矫牙需要扩弓的事情。
“这不是个案。”周晓说,他的很多同行都遇到过类似盲目寻求扩弓的情况。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过度医疗行为,亟须“刹车”,因为对孩子来说,滥扩弓带来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滥扩弓已经成为目前牙齿矫正低龄化的一个缩影。一些商家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口腔市场,在一些城市,儿童口腔连锁诊所随处可见。在这些儿童口腔诊所中,低龄矫治靡然成风,甚至有诊所建议1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他们宣称“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大后基本不复发”。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牙齿矫正属于医疗行为,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遵守科学治疗原则。相比于儿童牙齿矫正,更应当“矫正”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牙齿问题焦虑”。建议加强科普的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儿童整牙市场存在的夸张和虚假宣传、滥用牙齿矫正等乱象。
诊所推荐整牙
报价万元起步
今年5月初,北京市民闻女士发现自己7岁儿子的下牙松动但一直不掉,于是带着儿子来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口腔机构拔牙。拔完牙后,医生“不经意间”提起,孩子的牙看上去有点不整齐,有地包天的趋势。
闻女士一听就急了,忙问医生怎么办?给孩子拔牙的医生叫来整形科医生,对方撑开孩子的嘴观察后问她:“孩子小时候喝奶是怎么喝的?”
闻女士回答:“躺着喝。”“这就对了。”整形科医生进一步介绍,躺着喝奶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因为有外力往下压,孩子会比较吃力。孩子的牙现在排列不整齐,换完牙后可能也有不整齐的风险,建议立刻戴上牙套,趁早干预,“趁孩子现在还小,投入小收益大。等孩子长大了,可能就投入大收益小了”。
接着,整形科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用牙模脱模制作牙套,佩戴两年至三年。模具都是3D打印的,定期复查,如果牙坏了或者掉牙了,再配新的牙套。“好多家长都为孩子选了进口的隐形牙套,有的比你儿子年纪还小不少,戴几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了。”
至于价格,医生建议选择隐形可摘卸的牙套,有进口的和国内的材质,整个疗程价格在两万元至4万元不等,也可以选择钢丝牙套,但“不建议,效果不好,还影响小朋友颜值”。
上述医生还提示,孩子换完牙后矫正效果能否持续无法确定,有的一直保持下去了,有的复发了还得再来做矫正。
“花几万元还可能复发?还没换完牙有必要整牙吗?”闻女士越想越觉得不靠谱,拒绝了该医生的提议,带着孩子去某三甲医院做检查。
“三甲医院的牙科主任告诉我,儿童在8岁至10岁时,上颌骨发育最活跃,是做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此时矫正事半功倍,做早了效果不理想。”闻女士说,最关键的是,上述矫正还是针对存在骨性问题的儿童,“我儿子只是牙齿排列不齐,12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矫正就行”。
相较于闻女士的及时“刹车”,上海市民张女士非常后悔带自己的孩子去整牙。去年年底,她两岁半的女儿因为个别牙齿反颌,被某诊疗机构建议安装隐形矫正器,每天佩戴时间要满12个小时。
“隐形矫正包括取模、制作矫治器、佩戴矫治器等步骤,取模通常需要利用专属材料覆盖牙齿,硬化后将牙齿模具取下。孩子话还听不明白呢,怎么可能乖乖地让那么一个大仪器在嘴里‘杵’,一个劲儿地号啕大哭,取模也就失败了。”令张女士“心碎”的是,这次取模经历给孩子留下了阴影,到现在刷牙都是问题,因为“孩子特别抗拒有东西在牙齿上动,已经半年多了”。
张女士注意到,在她所在的与矫正牙齿相关的交流群内,家长给3岁左右的孩子做矫正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家长给3岁半的孩子做矫正,还被群友说‘太晚了’”。
记者咨询北京多家儿童口腔诊所发现,根据年龄段和矫正方式,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从1万元至4万元不等。咨询过程中,一名自称医生助理的人士介绍,如果父母有反颌的情况,儿童也会遗传,“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好是3岁至5岁,可以防止面型发生变化”。对于遗传性反颌,其建议在6岁至8岁和12岁至17岁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可改善面型”。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儿童牙套”,发现有数百个相关商品推荐,“食品级硅胶牙套”每副300元至800元不等,称“无需拔牙就能扩展牙弓或改变牙列”,可矫正龅牙、地包天、牙列不齐等各种症状。
而根据周晓的介绍,硅胶牙套学名MRC,全称是儿童肌功能早期矫正器,它的临床适应症是比较狭窄的。现在许多儿童被诊所建议或父母自行购买佩戴硅胶牙套,最后结果可能是过度医疗或不对症治疗。
对于市面上大量存在的鼓励幼儿进行牙齿矫正现象,周晓很是震惊,他认为一些儿童口腔诊所夸大幼儿状况,贩卖焦虑,当成功把牙套戴在孩子嘴里后,如果复发,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没有管理好导致的。
刻意制造焦虑
致矫正低龄化
“口腔下颌体和下颌升支发育差,都比较短,面型呈嘴图状,建议进行干预,从而使其呈现正常状态……”这是天津市民王女士近日带9岁女儿前往天津市河东区某私立口腔医院进行面诊后的结果。
对于王女士“会不会在换牙完全结束后出现‘反弹’”的问题,医生解释说,儿童早期矫正的意义在于,降低拔牙比率以及恒牙矫正难度。
听到三四万元的矫正价格,王女士“头皮一紧”。得知她是因为价格“望而却步”,医生立刻板起脸来教育她:“你现在可以不治,但你以后花几十万元都治不好,容貌问题可是要伴随孩子一辈子的,身为合格的家长应该好好考虑。”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是否为孩子整牙似乎成了衡量“合格父母”的指标。
因此被指责的还有广东珠海的隋女士。
女儿马上7岁了,正在换牙期,牙齿有点挤,不太整齐。隋女士带着孩子跑了两家口腔医院,一家说再观察,等过了8岁以后再检查;另一家说现在可以做正畸,但要做的话就得接受拔牙。这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有必要这么早矫治,让孩子受罪吗?”隋女士抱着求教的心态,把这件事发在了一个妈妈社交群,没想到不少家长强烈建议她尽快为孩子整牙,还说“我们去医院,医生都是这么跟我说的”“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孩子牙齿整齐,对以后很重要”……甚至有家长“炫耀”,自己在公立医院明确表示孩子正畸为时过早的情况下,仍通过私立医院为孩子戴上了整牙器械。
“儿童正畸千万要趁早”“早做选择,别等孩子长大后再后悔”“早一步,让孩子颜值赢在起跑线”“牙齿矫正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效果好、不复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和口腔医生在线上社交平台宣传时或线下问诊时,刻意制造未成年人“牙齿矫正焦虑”。
天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张吉霞告诉记者,3岁左右的孩子看要不要正畸,是为了判断乳牙列建立咬合后,孩子是否存在错牙合畸形,如乳前牙的反颌、偏颌或者乳后牙的反颌、不良习惯(喜欢咬着东西睡觉或总喜欢吃手指)等。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情况是否需要做治疗,要随时观察,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半年到一年左右带孩子进行定期复查。在替牙期阶段,孩子年龄较小,配合的依从性差,如果佩戴矫治器,反而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张吉霞说,现在一些口腔诊所和个别医生其实是在贩卖焦虑,让家长觉得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其实有一些畸形并不需要治疗。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看来,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性儿童口腔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刻意制造焦虑,拿越早矫治越好的营销话术来误导家长,不仅导致牙齿矫正日益低龄化,还导致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屡屡出现。
打击虚假文案
制定矫正标准
受访的牙科医生向记者一再强调,不能过度地对儿童牙齿进行早期矫正,“通过专业检查后,需要的做,不需要做的坚决不做”。
张吉霞说,过早对儿童牙齿进行矫正,佩戴矫治器的不适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平常的学习生活;牙弓的变化或肌肉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整个面型的发展;对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也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等。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牙齿矫正问题,有这样的健康素养意识非常好,但矫正不是越早越好。”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教授徐宝华说,寻找最佳的时机,用最短的时间,这样的矫正才是最科学与人性化的。比如对于骨性反颌,尤其是面中部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足儿童,建议8岁至10岁开始治疗。
也有医生认为,对于不良习惯以及发育性畸形,如小下巴、面部左右不对称、严重的龅牙和严重的牙齿拥挤不齐、面部肌肉功能异常,这些均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只要孩子配合,越早矫正效果越好,但一般还是要在3岁之后。
受访专家建议,医疗机构应该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行业协会应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儿童早期正畸。
邓利强说,医疗机构应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将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对于部分虚假宣传、兜售“牙齿矫正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顿,打击一些社交平台发布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禁止违规操作。可以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除非特殊情况,严禁违规实施牙齿矫正治疗手术。
业内人士还建议,加大对正畸正规医生的培养力度,提高正畸医生整体素质水准。消费者或家长也要更新消费观念,意识到牙齿正畸是一种医疗手段,不是美容行为。唯有消费者、商家、监管者和国家层面共同发力,才能让牙齿矫正市场平稳运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