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24-11-18 18:41:31 来源: sp20241118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国家发改委批准丽水和抚州两个国家级试点,生态环境部成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40个,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七批共572个。自然资源部推出四批共43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批准江苏等6个省份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机制尚不健全,工作逐渐步入体制机制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

  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不统一。目前,关于生态产品的内涵界定还未达成共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尚未形成公认、精准的评估框架,各地核算标准不一,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机制的建立。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体系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涉及产权制度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基础性制度安排。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是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市场化交易、抵押融资、生态保护补偿的重要前提,生态产品确权必须依托自然资源确权。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建设尚未成熟,仍存在一些产权边界不清、确权进度缓慢、法治保障不健全等关键问题。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以生态分类补偿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补偿涉及财政、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林草、海洋等多个部门,政策制定多以部门为主导,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考虑。

  四是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中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不足。目前,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绿色金融产品等市场交易环节,大都由当地政府促成,经营主体的参与活跃度较低。

  当前,亟待统一认识,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首先,要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其结果应用。进一步明确生态产品理论内涵、核算模型、转化评估模型,丰富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加强对生态产品潜在价值的科学评估。完善生态产品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构建生态产品监测、大数据平台等易于操作管理的数据化平台,进行生态产品清单归集和应用平台建设,提高核算效率和核算成果应用效率。推动核算结果在政府和市场层面的应用,将核算结果纳入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

  其次,要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制度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统筹推进用能权确权与跨区域交易等工作,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管理,探索发展碳基金、碳债券、碳租赁等金融产品。

  再次,要构建生态综合补偿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补偿原则,建立健全以生态综合补偿制度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从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性出发,基于主体功能区定位,在生态空间单元上强化系统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与修复,破解生态功能地区发展与保护难题。

  此外,还需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保障制度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纳入各省(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结合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和考核实际需要,对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三类生态产品设定合理的权重,科学评估各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同时,加强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金融、绿色基金等保障性措施引导和建设,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供支撑。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

  李宏伟

李宏伟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