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0:13:20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盐源9月29日电(岳依桐 汤雁)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龙家湾菌菇产业园的菌菇棚内,一朵朵香菇从菌包上发出并撑开伞盖。工作人员捏住香菇根部,小心翼翼地将其采摘下来,一侧的箱子内,堆满了新鲜采摘的饱满香菇。
用麸皮、石膏、木屑按比例混合制成菌包,高温灭菌后接种菌丝,经过发酵后,在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菌包就会开始出菇,这一过程历时120天。其后,菌包将进入6个月的出菇期,平均每个菌包能产出约2斤至2斤半香菇。该产业园运营负责人厉越钢介绍了一朵香菇的“成长故事”。
菌菇棚内,整齐排列的菌包正在出菇。冯子珊摄占地200亩的菌菇产业园内整齐排列着数十个菌菇棚。厉越钢介绍说,园区今年4月开始生产的约40万包菌包已于8月10日出菇,每月出菇量约5万斤,今年计划完成100个菌菇棚投产、生产香菇菌包100万个的目标。
来自浙江的厉越钢从事香菇种植业已有35年。谈及选择扎根盐源的理由,他说,除了气候条件理想外,还因为盐源有丰富的菌包原材料——苹果树废枝。“菌包中木屑占比达70%,而苹果枝条制成的木屑对于香菇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品之一。”
盐源,这座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城市因盐源苹果而闻名,这一明星产品远销海内外,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万亩。而苹果树替换的废枝又为当地发展菌菇产业提供滋养。
菌菇产业园所在的梅雨镇龙家湾社区,是盐源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厉越钢说,菌菇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定期为菌包喷水,出菇后也要及时进行采摘,对劳动力需求很大,安置点内的居民也需要工作机会,现在双方实现了“双向奔赴”。
王群正在采摘香菇。冯子珊摄在此务工的梅雨镇居民王群麻利地采摘着香菇。她一周能采摘1000多斤香菇,已经非常熟练了。“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
在大凉山蓬勃生长的香菇并不愁销路,客户来自成都、深圳、昆明等城市。“昨天还往郑州发了7吨多香菇。”厉越钢对园区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他计划在3年至5年内实现生产1000万包菌包至2000万包菌包的规模。他看好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的市场,打算将烤干的白花菇(香菇的一种优质品种)出口。(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