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里的美丽家园:让生态“好风景”变成百姓“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05 22:48:27 来源: sp20241105

  “我在北海公园拍到了星轨!”“这需要大气要通透,能见度高才行。”摄影爱好者曾志强回忆起拍摄经历兴奋地说,这与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有关。如今,越来越多像曾志强一样的摄影爱好者,喜欢在朋友圈晒出“天空蓝”。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老百姓的笑脸,是生态答卷最鲜活的注脚。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步伐,进一步践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全力守护美丽中国的青山碧水、蓝天净土,让天越来越蓝,地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马背上的生态管护员: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

  “摩托车到不了的地方骑马,马到不了的地方步行”,这是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守护员的一句口头禅,守护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中华水塔”。

  “快看,斑头雁!”大美青海,三江源头。随着生态管护员白玛西然一记扬鞭,鄂陵湖面上的斑头雁不时跃起。巡护员们勒马向前方眺望,眼前是清澈如鉴的湖泊,倒映出湛蓝的天幕和斑头雁留下的一点孤影。

  白玛西然是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的河湖巡护员之一,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从很早就开始自发地骑马巡护附近的草原和河湖,在青海启动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后,成为正式的‘生态管护员’。”他说,每日早晨8点,河湖巡护员们在马背上开起了一天的巡河工作,查看是否存在河道乱采挖、河里捕鱼等破坏行为。

  青海生态地位突出,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这些年,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措施的出台,通天河等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好。”白玛西然说,“现在,我们负责的300多条河流和周围的湖泊干净得像镜子一样。”

  目前,青海有6723名河湖长,投身于全省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的管理保护事业中,共同守护“中华水塔”。

  “我们生活在这的每一个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三江源,让它越来越美丽。”白玛西然说。

  洞庭湖父子接力赛:守护江豚的微笑

  曾经的捕鱼好手何大明,在救出一对被困的江豚母子后,决定“上岸”,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我从小就在洞庭湖长大,看到过洞庭湖很多很美好的景色,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江豚都是成群的出现。”何大明说,“洞庭湖养育了我,能为它多做些事情是我的梦想。”

  清晨,天蒙蒙亮。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洞庭湖面的宁静,何大明和何东顺父子俩开始了一天的巡湖工作。

  上阵父子兵,大学毕业后,何东顺辞去了长沙的工作,加入了父亲的队伍,回到了洞庭湖,继续从事生态保护事业。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因其在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被称为“长江之肾”。

  建立13处与江豚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覆盖了该物种40%的分布水域;南京、镇江和马鞍山共同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跨行政区域的江豚保护体系;引江济淮工程放弃最好引江口,避开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减少对江豚栖息地的干扰……近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指引下,长江流域生态日渐好转,加之多年来对江豚保护工作的重视,江豚锐减趋势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稳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鱼类资源的总量明显恢复,种群结构得到改善,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有所增加,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

  “等将来我有孩子了,洞庭湖生态也全面恢复了,就让孩子做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何东顺笑着说。

  水土保持新“碳”索:谱好生态“致富经”

  “成交!”

  伴随着阵阵掌声,2023年12月7日,我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顺利成交,水土保持碳汇价值以“真金白银”的方式得以量化体现。

  此次交易的碳汇项目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实践证明,水土保持项目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仅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年间实现碳汇当量13.86万吨二氧化碳;碳密度由每公顷14.68吨增长到34.62吨,提升了135.83%。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交易成功,不仅是对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的肯定,更是小流域治理与提高区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更多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产品的实践成果展示,是水土保持碳汇价值、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次大胆探索。

  现在的长汀,映入眼帘皆为绿,清澈的溪流、青翠的山脉、美丽的村庄……“经过20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县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5%以上。”长汀县水土保持监测站工程师蔡春旺说,得益于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成效,长汀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的美丽嬗变,成为了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一个缩影。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红土地上长满植被,树都能长得高高的,变成碳票,换成钞票,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长汀县河田镇晨光村村民咧嘴笑说。(人民网 欧阳易佳 实习生郭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