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4:02:51 来源: sp20241126
对于人形机器人,许多人并不陌生。不管是动作电影里的飞檐走壁,还是科幻小说中的爱恨情仇,人形机器人一直被赋予了无限遐想。不久前,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高水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从发展前景而言,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指导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部署,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间表、路线图。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指导意见》强调,重点要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将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组件、推动软件创新作为主要发力方向,并从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三类方向提出意见措施。不难发现,《指导意见》既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聚集、推动技术创新,也充分发挥企业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凝聚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合力。
当然必须认识到,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既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改变,也催生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建立智能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指标体系,构建可实施、可度量、可扩展的评测基准”“深化科技伦理风险研判,加快推进相关伦理标准规范研究制订”……《指导意见》在这一方面做了相关前瞻性部署,必将促进技术创新与科技伦理协调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既需要技术演进的速度,也离不开政策呵护的温度。有理由期待,更多先进、实用的人形机器人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美好、便利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