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相扣 雕琢古建(工匠绝活)

发布时间:2024-12-28 06:57:38 来源: sp20241228

  陆耀祖在搭建建筑模型。

  【绝活看点】

  陆耀祖,江苏苏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他熟练掌握传统建筑营造中的各项技能,曾参与苏州寒山寺修复、苏州北塔公园建造等项目。他参与编写了《古建筑技师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苏州园林营造技艺》等书籍,填补了中国古建工人技术鉴定的空白。

  

  锉刀与木头相互摩擦发出沙沙声,桌角摆满大大小小已经打磨好的部件。推推眼镜,将游标卡尺对准卡口处,眯起一只眼睛扫去,“平整度应该可以了。”陆耀祖吹去附在木块上的碎屑,一套榫卯就做成了。

  榫卯是中国古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动手设计、制作榫卯是技术活,一点不能马虎。”陆耀祖边说话边摆弄着榫卯,在他的巧手之下,构件紧密贴合,稳定且牢固。

  今年75岁的陆耀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中区,曾参与苏州寒山寺修复、苏州北塔公园建造等项目,主持新加坡藕香园等项目的施工建设。

  一个木工需要具备砍、刨、锯、凿4样操作手艺,需要熟练掌握总共100多样工具的使用。“木作深处大有乾坤。”陆耀祖说。

  木作是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环节,大体分为小木作、大木作两类。门、窗、隔断、栏杆、外檐装饰及防护构件等通常被称为小木作,多用于房屋的装修。“大木作则是指房屋梁架的建造,相当于搭起房屋的‘骨架’。”陆耀祖介绍,大木作是我国传统建筑营造的关键技艺,包含立柱、上梁、架檩、铺椽和做斗拱、飞檐、翘角等工序。

  16岁的时候,陆耀祖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木作。那时候,他经常天没亮就起床练习基本功,想方设法利用工具将图纸中的造型还原,墙角处渐渐堆满被各类工具雕琢的木头。那段时间,陆耀祖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为之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练习四五年小木作之后,陆耀祖将眼光转移到大木作上。“大木作比小木作难度要高得多,也更复杂。当时自己不满足于装修,还想尝试设计建筑。”陆耀祖说。

  在大木作图纸绘制的过程中,陆耀祖通常会在脑海中建构出建筑物的大体形状,并随之浮现出许多问题:每个部分受力情况如何?应该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如何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加入文化与美学的设计……陆耀祖说,木工实际工作需要经历4个阶段:操作、了解、运用、创造。在建筑设计时,工匠要根据空间、主题等进行实时调整。

  “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个有机整体,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陆耀祖介绍,连接处采用的榫卯结构、主梁所用木材品类等都要依靠工匠把控,这样的经验离不开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实践。

  设计之后便是施工。在大木作施工开始时,陆耀祖会根据先前绘制的图纸,将每一件构件的长短、薄厚、大小、榫卯位置,逐一画在方木上,同时还会画出与本构件相结合的其他构件的中线,将每个部件分配给各个工匠,让他们按要求完成。

  在组装环节,陆耀祖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梁、柱、枋交接处提出汇榫方案,大大小小的工序他都熟记于心。“盖房子是良心活,更是个细心活,可来不得半点马虎。”陆耀祖说。

  “对于工匠来说,新建房屋考验的是创造力,修复古建筑则更像是一场对技能运用的综合挑战。”陆耀祖说,在修复过程中,工匠不仅需要对建筑损耗程度做全面排查,更要在遇到各种棘手问题时拿出可行性方案,最大程度保留古建筑原貌,做到修旧如旧。

  在古建筑修复经历中,江苏常州文笔塔项目是陆耀祖记忆最为深刻的项目之一。1981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受邀修复文笔塔,由陆耀祖负责。

  根据对古塔的研究分析,陆耀祖认为塔内需要重新安装一根直抵塔刹铜葫芦的木柱。由于木柱要从残损的塔身中插入,这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木料,还要计算相应的角度和受力方向,以及考虑构件咬合等多方面因素。陆耀祖细致安排每一个环节,最终让修复工程高质量完成。

  去学校里授课,在工地一线提供建筑修复新思路,帮助修订建筑学书籍……如今年过七旬的陆耀祖依旧活跃在古建筑领域,在热爱的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为更多年轻工匠照亮前行的道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30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