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需求旺 服务跟得上(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4-12-27 21:22:28 来源: sp20241227

  图①: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景区推出研学游等多种产品。   许家栋摄(影像中国)   图②:孩子们在湖南省祁阳市文化馆学习架子鼓。   陈小光摄   图③:江苏省南通市天霞社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演示智能机器人。   翟慧勇摄(影像中国)   图④:夏日的北海公园,荷花盛开,吸引游人参观。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供图

  暑期来临,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地参观需求迅速增加,文旅市场迎来客流高峰。文化和旅游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暑期各地将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面对火爆人气,文旅部门和多地文化场馆丰富产品供给、推出暖心举措,更大限度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提出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取消周一文物古建院落、园中园、博物馆闭园(馆)的规定,江西多个博物馆推出延时开放服务,湖南一些文化馆推出暑期公益培训,贵州“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研学路线……文旅体验“精细度”持续提升,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这个夏天,文旅生活以更丰富的打开方式、更贴心的服务举措,回应着人们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编  者  

  

  北京市属公园内文博场馆推出暑期服务举措

  周一不闭馆,游园添看点

  本报记者  潘俊强

  7月15日是周一,走进北京颐和园景区的不少游客发现,原本周一闭馆的颐和园博物馆、佛香阁等景点,暑期开放接待了。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公告,自7月15日起至8月31日,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取消周一文物古建院落、园中园、博物馆闭园(馆)的规定,全面开放接待市民游客,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在暑期政策实施的第一天,颐和园管理科科长韩笑忙着到各个点位查看政策落实情况。各点位调配人员有条不紊,为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

  “暑期是旅游的高峰期,通过前期的调研和预判,我们推出暑期政策,更好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说。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7月15日游客量同比上周周一增长两成。其中,本应周一闭馆的园中园等景点接待游客达10.1万人次,约占当日市属公园总游客量的30%。

  北海公园举办第二十八届荷花节,各类水生植物也被巧妙地融入到荷花展之中;紫竹院公园第三十一届竹荷文化季开展科普讲堂、非遗体验、音乐会等现场活动……“为迎接暑期游的到来,各大公园推出时令花卉展、历史文化展和科普研学游等特色活动。”缪祥流说,暑期各大公园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的文旅资源供给,提供更多独特的游园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提升服务精细化程度,为游客提供遮阳、免费热水、应急救援等服务。”缪祥流介绍,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配备了免费应急小药箱,配全防暑药品、降温冰贴等物品。

  

  江西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日均游客增加2000余人次

  延长开放一小时,参观体验更从容

  本报记者  周  欢

  “欢迎来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里收藏陈列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物藏品5万余件……”讲解员高云莹加场讲解,精神状态依旧饱满,来自山东的30余名研学学生听得分外认真。

  该研学团队领队詹叶欣说,“到陶瓷博物馆已是下午4点,想着赶在5点闭馆前快速逛一圈。没想到过了5点,也没说让我们离馆。我们把博物馆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

  詹叶欣带领的研学团队能够完整地参观,得益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推出的暑期延时开放服务举措——7月9日至8月31日,每天开放时间从9:00—17:00延长至9:00—18:00。

  “从宋代青白瓷到元代青花瓷,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太精美了!”学生吴天一说,延长的一小时,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领略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考虑到时令、学生参观需求等因素,我们适时推出了暑期延时开放服务,提升游客的观展体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彭国红说,为此,博物馆整体延后工作人员下班时间,增加讲解员讲解班次,并增设志愿讲解岗位,同时做好相应的安保安防等延时开放期间相关配套服务。

  “8月,博物馆还将举行‘博物馆之夜’活动,‘景博小小讲解员’登场讲解,届时闭馆时间将延迟到晚上9点。”彭国红介绍,自推出延时开放服务以来,博物馆日均游客达1.3万人次,比该服务推出前增加2000余人次。

  据了解,为更好地满足暑期游客参观需求,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江西多个博物馆推出延时开放服务,闭馆时间延迟1—3个小时,并在延时时段精心策划推出特色展陈内容。

  

  湖南省祁阳市文化馆开设12门暑期公益课程

  300多个名额,一天半就报满了

  本报记者  杨  迅

  “五月栀子白如霜,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角飘水浪,风吹八月桂花香……”湖南省祁阳市文化馆内,祁阳小调戏韵悠扬。这是祁阳市文化馆开设的暑期公益性免费培训班,已连续举办了12年。

  “课程很受欢迎,300多个名额,一天半就报满了。”祁阳市文化馆馆长陈斌介绍,“今年的培训开设了特色非遗祁阳小调、美术、播音主持、舞蹈、钢琴、电子琴、架子鼓、硬笔书法、古筝、葫芦丝、口风琴等12门艺术课程,每周一到周五都开课,将持续一个月。”

  在特色非遗祁阳小调培训班现场,非遗传承人杨爱萍细致讲解,为学员们展示祁阳小调的唱腔韵味和理论知识,手把手教授祁阳小调的独特道具——碟子、筷子的使用方法。“碟子、筷子变成音乐道具,可以用来打节拍、配舞姿,再加上小调的特色唱腔,太美妙了。”学员们表示。

  “自从参加了培训班,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每天都有很多乐趣!”学员刘淑丽说,4年前的暑假,她带孙女来文化馆学习电子琴,发现有祁阳小调的培训班,便立刻报了名。经过4年学习,她已经可以独自编排小调,“祁阳小调是我们本地的传统戏曲,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一直很感兴趣。参加培训既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又能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很有意义。”

  陈斌介绍,举办暑期培训班是祁阳市文化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及文化艺术的重要举措,以丰富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文化需求。祁阳市文化馆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推出多类型研学项目

  研学路线适应个性化需求

  本报记者  苏  滨

  云贵高原,群山深处,过去闭塞的山坳坳,因为“中国天眼”而变得热闹起来。

  “这个‘大锅’能‘看’到哪里?”这个暑假,第一次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8岁的杨思远很是好奇,不断向研学导师提问。

  “这个‘大锅’可厉害了!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不像眼睛一样‘看’,而是像耳朵那样‘听’,可以‘听见’很远很远的地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导师刘晨说。

  眼下,“中国天眼”正带动起天文科普研学热潮,在提高全民天文知识素养方面展现出独特作用。自2016年开放至今,“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获得了“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游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暑假期间,我们打造出多种研学路线,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需求,形成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研学体验课程。”刘晨介绍。在研学期间,孩子们既可以参观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FAST光影馆和南仁东纪念馆,还可以动手搭建“中国天眼”模型、学习望远镜拼装,更能体验太空失重,观测太阳黑子,探寻宇宙奥秘。

  据统计,今年暑假以来,平塘县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达1.24万人次,其中以中小学研学游和亲子游为主,预计暑假研学旅游人数将达8万人次。

  “我们结合游客个性化需求,还推出以天文探秘、地质科考、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研学项目。”刘晨说,“中国天眼”科普基地通过主动对接省内周边景区,开展景区研学联动合作,给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6日 1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