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9 03:47:00 来源: sp20250109
阅读提示
为传承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深入开展相关资源调查,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抗联文物教育功能。
寒冬腊月,南方“小土豆”纷纷涌向东北,领略“林海雪原”的独特风情,体验冰雪运动的无限乐趣,而分布在这片广袤黑土地上的东北抗联遗址、抗联文物展馆等,也成为很多游客的旅途打卡地。
吉林省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区域。近年来,该省不断加强对抗联遗址遗物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今年1月15日又印发了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目前,全省各地有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相应工作全面提质升级,努力为红色资源赋予新活力。
推进系统研究和价值挖掘
在吉林省中南部的磐石市红石砬子山区,坐落着中国共产党于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北抗联第一军就在此发轫。2021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孟庆旭带队进驻红石砬子,开始进行考古挖掘,这也是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的首次发掘。
“红石砬子核心区调查清楚的革命遗迹有3300余处,非常密集,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抗联遗址群。”孟庆旭介绍,目前考古队已发掘2800平方米,出土枪支弹药、陶瓷器用具、铁制工具等各类遗物900余件,清理出来的地窨子遗存、带火坑的房址、训练用的大型平台等,直观反映了当年抗联战士的生产生活和军事斗争状况。
红石砬子考古发掘,为解读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依据,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对红石砬子进行考古挖掘的同时,考古队还在通化、吉林两个市域开展了抗联遗址调查,共发现各类抗联遗址遗迹22000多处。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
走进2023年9月在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揭牌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工作站,记者看到,这里分三个区域:出土文物保护区、样品采集制备区、文物分析研究区。半开放式的场地设计,可供游客透过玻璃窗一窥内部工作场景,发掘出土的铁制文物在这里通过机械除锈、烘干、封存等流程得到相应的保护处理。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工作室,并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从事实验研究,而对遗迹的保护还需有关部门制定专业方案。”孟庆旭说,抗联遗址都是土质遗迹,面临水蚀、冻融、风化等风险,如直接露天展示,很可能十年、二十年后就会灰飞烟灭。
为做好抗联文物保护,吉林省从立法层面强力推进相应工作。今年1月1日,《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明确了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管理制度,确立了不可移动、可移动、非物质红色资源分类保护措施,涉及红色资源的修缮修复、抢救性保护、风险防控等。
处于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抗联文物资源丰富,杨靖宇将军就是在该市靖宇县境内壮烈牺牲的。目前,白山共有抗联时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9处,可移动文物624件(套),市委市政府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立以文旅、公安、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对文物保护点分批次启动了“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档案、有文物保护员”的“四有”保护措施,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动态化、数据化管理体系,并已为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