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7:10:13 来源: sp20241206
◎易 颖 本报记者 何星辉
从昔日的庄稼地到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园,一家家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一批批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贵州省贵阳高新区创新动能强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贵阳高新区依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以“大数据+”探索新型工业化之路,取得了累累硕果。
如今,在贵阳高新区,一大批传统企业,因为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而实现了华丽转身。
让园区企业实现数字化“蝶变”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今年前10个月完成产值约2.9亿元——这是贵阳高新区辖区企业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的“稳增长”成绩单。
走进该企业生产厂房,可见井然有序的自动化棕床垫生产线。如今,棕床垫生产全流程已经实现自动化,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这些年来,大自然棕床垫成为中国植物纤维床垫领军品牌。这与其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才说,公司自主研发了棕床垫生产流水线,经过不断更新升级,生产线如今已是第三代,全部实现自动化,床垫出厂合格率达百分百,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数字科技融入产品研发中,根据客户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利用电脑自动分析并定制出更适合顾客的床垫。
如今在贵阳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因为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以前生产时很累,每一个罐子都离不开人,现在除了投料,其他的工序都可以在电脑上操作了。”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里,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总经理王珏犇说起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颇为兴奋。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现代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起,该公司探索建设大数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引入多条全自动生产线,并搭建起集智能生产、设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于一体的企业大数据平台。
“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让我们的中成药生产真正实现了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转变。”王珏犇解释说,过去对于药品在生产运行中的“量”的多少要靠预估,现在完全用数据说话。
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另一家企业——贵阳顺络迅达有限公司同样在进行数字化的“车间革命”。贵阳顺络迅达是高频绕线片式电感器生产企业,片式电感器尺寸越小,加工难度就越大,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的依赖也越大。去年,该企业依托贵州“工业云”搭建了制造执行系统,企业成本下降了20%,效率提升了30%,产品批次通过率从89.35%提升到99%,2022年产值实现了25%的增长。
形成“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充分挖掘和释放数字化转型对新型工业化的赋能作用?
近年来,作为“中国数谷”的核心区,贵阳高新区利用大数据和人才优势,纵深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围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不断延展大数据“触角”,形成了具有样本意义的“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贵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更多企业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一大批智能工厂在贵阳高新区应运而生。
同时,贵阳高新区通过深入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大行动,获批了如“智能化工厂生产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SPC智能低压配电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黔货云仓仓配一体化云平台项目”等15项省级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组织实施“云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县级电网营配在线运行监测智能管控高级功能研究与应用”等142项市级融合示范项目;带动金融、旅游、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农业生产、民生服务等10余个领域的企业开展融合发展;使包括贵州振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16家企业实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助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程灵锟表示。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