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1:55:28 来源: sp20241216
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在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过六旬、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王建平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患者不动专家动”,基层就医更便捷,群众健康添保障。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近年来,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医疗卫生工作逐步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目前,已有85%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70%以上的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印发通知,着眼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放心。确保医疗服务均等化,避免医疗集团、医共体等止于“挂牌”、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推进医疗、运营、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近八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先进设备,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0%定期到基层坐诊、60%常态在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吸引力显著提高。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从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巡回医疗”“派驻”等形式是否可持续?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让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可及,需要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措施。比如在江苏省东台市,当地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资金作为医共体业务收入,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医防融合等,激发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性。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口合作的常态长效。
立足长远,还要持续加强基层的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从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到独立完成手术,在上级医院业务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拥有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能力,诊疗水平获得长足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专科薄弱环节,开展学科交流,创新人才培养聘用机制,基层医疗服务才会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锚定让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可及的目标,因时因地制宜,以机制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发展,就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08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