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提升牧区文化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4-10-30 11:12:31 来源: sp20241030

初夏时节,内蒙古察右中旗,库伦苏木草原一片生机盎然,草香沁人心脾。熟悉的旋律飘来,走近一看,牧民围成一圈,乌兰牧骑的队员正在表演。

察右中旗乌兰牧骑队长王晓告诉记者:“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学校社区……哪里有演出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平均一年演出100多场次。”

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让广大牧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内蒙古因地制宜,不仅将文化送到农牧民家门口,还鼓励大伙儿“种”文化,推动文化资源基层共享,实现兴文化。

乌兰牧骑是送文化的主力军,不仅送文艺,还搭载特色志愿服务,全力推进“乌兰牧骑+”综合模式。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综合志愿服务队,给赛汉塔拉镇巴润宝拉格嘎查牧民送来惠民演出,舞台就设在牧民萨仁高娃的家里。

演出结束,牧民们并没有散去。“请专家们讲一讲,如何科学接羔!”萨仁高娃招呼着。

“接羔舍旁最好准备一个暖室,以备急救初生的弱羔,提高接羔成活率……”旗农牧和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乌兰牧骑队员一同前来。

“志愿服务队不仅带来‘订单式’惠民演出,还为群众提供医疗、养殖技术、政策宣讲等服务。”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文艺处处长斯钦达来说。

内蒙古还通过聘请“文化村长”,带领群众将文化的种子“种”在乡村。

“文化村长”不乏文化能人,他们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村民白山虎成了明星——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期间,他和其他村民一起登台表演四胡齐奏《追风骏马》。说起变化,白山虎最感谢的是自己的老师,国家一级四胡演奏员阿古拉。

阿古拉的另一个身份,是“文化村长”。正忙着给牧区学生排练的阿古拉自豪地说:“就像种庄稼一样,我们‘文化村长’的任务是把文化‘种’到大家的心坎里!”

乌兰浩特市共有“文化村长”50位,带动了群众文化热情的高涨。

在鄂托克前旗,一场牧民小型演唱会正在进行,台上演出的,是昂素嘎查的文化户“亲兄弟组合”文艺队,台下欢呼鼓掌的,有附近的牧民也有远来的游客。

“过去,我们唱歌跳舞是自娱自乐,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帮忙配齐了演出设备,县里来老师送培训,每逢节日,我们还参加旗、镇组织的文艺晚会。”文艺队组建人、牧民孟克巴雅尔说。

为了传承、发扬草原传统文化,孟克巴雅尔改扩建蒙古包、停车场、文化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场所,带火了牧家乐文化旅游接待活动。日前,他被评为全区十佳文化户。

据了解,鄂托克前旗的文化户每年还会举办诗歌会、敖包盛会、家庭那达慕、马奶节等活动近500场次,迸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鄂尔多斯市已先后扶持1.1万个家庭文化户,组建1000余个民间文化组织和乡村业余文艺队。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