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57:06 来源: sp20241127
收到“不允许结案”通知,网格员小李心里咯噔了一下。咋回事?
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小区内,有人私搭乱建、乱放杂物,影响环境,打扰邻里。居民拍照后,上传至城市综合运营平台“郑好拍”,希望有关部门解决。
这一事项流转给小李。他来到事发地,发现业主近期无法到场配合调查。于是,他结合平台上的照片视频,查验后确认存在违法,在违建处张贴改正通知书,并拍照上传至“郑好拍”。没想到,案件第二天被退回来,理由是“并未实际解决”,平台建议“申请延期,并再次尝试联系业主解决此问题”。
“不允许结案”5个字,促使小李再次行动。他与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等一起努力,联系到业主,并依法拆除了违建。小李将违建拆除后的照片上传至平台,案件顺利了结,他也终于松一口气。
从“心里咯噔”到“松一口气”,蕴藏着治理启示。
渠道要畅通,执行不变通。当前,不少地方开发了公共服务平台,群众投诉有门、建议有道。无论是群众反映个人诉求,还是政府征集群众想法,都有了看得见、找得到的“接口”。倘若这类渠道仅仅只是“传声筒”,反映问题后不解决问题、征求意见后不反馈结果,小问题容易拖成大麻烦,好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以小李处理事件为例,发出通知不等于结案解决,坚持原则、一追到底、抓到实处,群众才会满意。做好搭建渠道、健全机制的工作,把群众关心关切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以“民有所呼”带动“我有所为”,方能不断提升治理成效。
少唱独角戏,多弹合奏曲。现代化治理是系统工程,牵扯面广、涉及主体多,需要注重协同联动。小李之所以能解决问题,得益于联合了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等力量,既找到了业主,又征得了同意,还能很快实施拆除作业。试想,如果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啃下硬骨头。小到治理小区噪声、整治电动车无序停放,大到加强数据整合、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都离不开多部门、多层级的密切配合、同向协作。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治理合力,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明评判标准,树价值导向。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拓宽渠道听民意,深入基层解难题,必须善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社会治理为人民。近年来,郑州市积极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郑好拍”平台能够发出“不允许结案”通知,不仅在于有一套完整的审核把关机制,更在于机制背后的价值取向:坚持实事求是、人民至上。为民办事、为民解忧,工作中做什么、说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都要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带着真情实感、拿出务实作为,方能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搭建更好的沟通平台,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必能持续提升治理水平,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作者为本报河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09 版)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