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5:41:56 来源: sp20250101
“现在是阳光大课间时间,请全体同学起立。”伴随着清脆洪亮的广播,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的操场上瞬间沸腾起来。学生们结伴涌向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投篮,有的攀上蹦床,而更多的孩子则抱起足球,开启了一场课间足球赛。
珊瑚鲁能小学里的迷你足球场。 人民网记者 杨磊摄
在珊瑚鲁能小学里,除了一块七人制足球场外,校园中还遍布着1对1笼式足球场、可移动圆形球场,3对3、5对5小型足球场以及沙滩足球场地。虽然只是课间比赛,但每一块场地边,裁判员、记分员一应俱全,而这些比赛几乎没有老师参与,都是孩子们自发组织、自主参赛。
据介绍,珊瑚鲁能小学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足球联赛和校队训练联赛之外,还设立了“班超”联赛。将每个班级所有学生根据水平分为男子乙组、男子甲组、女子乙组、女子甲组、超级组共五个队伍,采取积分方式进行,整个赛季贯穿学年。
珊瑚鲁能小学的学生们在进行足球比赛。 人民网记者 杨磊摄
与此同时,低年级球队的教练员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不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担负起球队、赛事组织的经理人角色,实现全校学生全方位接触足球文化。经过几年的摸索,学校从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探索新路径,逐步破解了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无时间、无场地、无师资、无氛围”的难题困境,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珊瑚鲁能小学校长刘君介绍说:“足球的魅力在于充满激情和快乐的比赛,游戏和竞争是孩子的天性,‘班超’将两者结合起来,激发了孩子们踢球的内生动力,成为孩子们最期盼、最喜欢的体育赛事。”刘君表示,学校开展特色校园足球活动,其目的就是要用多样化的足球活动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人人可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在踢球中成长。他说:“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珊瑚鲁能小学学生们手绘的“班超”队徽。 人民网记者 杨磊摄
“校园足球的首要任务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到一项运动中,才有可能产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进而在持续参加运动中得到身、心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更多、更好的足球苗子的发掘也需要以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足球运动为基础。” 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不是对立关系,但如果把学校体育单纯理解为对竞技体育的支撑,急功近利,那么就违背了校园体育的初心。”
李永智认为,要做好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首先是要坚守校园足球的育人初心,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提升学生体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养成惠及学生一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二是要面向全体、注重普及,夯实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夯实“时时、处处、人人”踢球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三是要以球健体、以体育人,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
“要开展好校园足球,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认知。”在全国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郭蔚蔚看来,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四个维度的支撑。“第一,要提升社会各层面对校园足球的认知。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是普及、育人,要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去规划校园足球发展思路。第二是建立校园足球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按照《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要求,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足协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在各地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团队。第三,要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让《意见》中提出的校园足球工作任务可以落实。最后,还要解决好资金、场地和师资三个外部资源,为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教科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不是学生不喜欢踢足球,而是有些学校没有提供孩子们喜欢的踢球方式。校园足球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班超’是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的方式。红红火火的 ‘班超’,让校园充满了活力。珊瑚鲁能小学的做法值得全国其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习借鉴。”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