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9:43:35 来源: sp20250107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梁曼欣
幼儿园“关停潮”下,民办托育机构处境更显窘迫。对它们而言,由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和近年来社会性公益性托育力量的增长,其经营压力倍增。近期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幼儿园、托育机构转型做老年教育,营收颇为可观。看似“风光无限好”的转型之路,真的是坦途吗?
现状:部分托育园生源骤减
今年3月,越秀区一知名托育机构的刘园长挥别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托育机构,选择再辟新址,重新创业。
尽管这处托育机构是广州市普惠托育示范点,自去年以来,也面临着巨大招生压力。刘园长回忆,招生拐点出现在2023年9月,随着一批孩子的毕业,机构原本的6个班断崖式下跌到1个班,即便再招新生,也只招到了1个班的体量。新生加老生共两个班、三四十个孩子,按照每个孩子每月3000多元的学费,连每月18万元的房租都覆盖不了。
“在此之前,我们招生情况很好,2022年还是满班状态,孩子进来还要筛选,但过了去年9月,来咨询的人都很少了。”谈及生源变化,这位园长有些忧心忡忡,她说,人口数量的减少是运营困难的主要因素,周边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更是让托育机构雪上加霜。
事实上,为“抱团取暖”,去年冬天,越秀区曾将区内托育机构园长和社区卫生中心医生联合“组局”,希望医疗和教育打通联动,如社区卫生中心可为托育机构的孩子提供营养餐指导、身体检查等服务。这类“医疗+教育”的模式被视作托育行业的“自救”,但在巨大招生压力下,部分机构仍未走出寒冬。
趋势:推进“一街一普惠”托育
2023年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幼儿园办园指南》《广东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就越秀区而言,该区去年共有27所托儿所、幼儿园附设托儿班,共招收36个班,招生规模每班为20人,共招720人。
坚持公益普惠是不可逆转的方向。今年年初,《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获得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计划,到2025年,全市所有街(镇)至少应建有1个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
越秀区大东街公共服务办主任陈龙飞介绍,街道目前没有公办民营托育机构,但是未来,若能腾挪一些国有资产物业给到街道,街道也会积极跟机构联系,并向国资部门争取租金协议价,租给民营机构,由它们进行突破性的运营,“这是一直在推进的事情”。
业内人士:老年教育投入大回本慢
为及时止损,不同幼教从业者各谋出路。部分幼教机构也在探索老幼同养的新路子。有媒体报道,为了生存,近期不少幼儿园或托育机构转型成为老年大学或老年教育活动中心。还有社交媒体发文称,有幼教机构转型银发产业后,2个月就实现盈亏平衡,4个月就可营收70余万元。托幼变“托老”,是否如社交媒体宣传那般顺利?
美好盛年是一家专注新退休人群中老年教育生活的机构,其联合创始人肖越却提醒,构建代际共居、良性互动的融合设施,必须同时满足老人和幼儿各自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老幼一体化机构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使用时段和使用特性进行空间有机融合。达到这些条件并不容易。
他说,老年教育的选址对交通便利程度要求很高,不像家长可以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面对银发“学生”,机构周边需要有地铁站或公交车站。此外,若想实现老幼同养,需要实现人群分流,让孩子和老人各有出入口;楼层高低、课室大小都是影响老年教育选址的重要因素。
记者获悉,当前,广州太古仓附近一幼儿园有意向转型老幼同养,但要真正落地,困难重重。因幼儿园楼层较高,孩子会被安置在低层,若办老年教育中心,老人将被安置在高层,但楼栋并无电梯,园方也不愿斥资百万元修建电梯;另外,距离公交站不近,交通也不便利。
肖越透露,眼下,来了解转型老年教育的幼教机构有不少,但在广东,真正着手实施的几乎没有。“从幼儿园小课室改成大课室,改造厕所、厨房、午睡室这些功能场室,至少二三十万元的改造投入,但做老年教育,利润其实并不高,没有二三十个月,回不了本。”
在有幼教者试图换赛道之时,有的还选择坚守。近期,刘园长离开越秀区,来到海珠区,受聘运营一家新托育园。眼下,这里招生也不乐观:1400平方米的场地里,只招到5个孩子,收费每月5800元,但单算房租,每月租金就12万元。
刘园长计划,在新托育园开设针对小月龄宝宝的“乳儿班”,将托育服务下沉至0岁。若招生仍不理想,未来,这家新机构或许会转型做每月收费6000元至8000元的高端托育。
在记者采访前,刘园长正在社区楼下派发招生传单。尽管压力和焦虑一直如影随形,但她说,自己仍想坚守在这里:“我真心热爱托育这一行,喜欢和家长、孩子们打交道。我还在观望。”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