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ICU里的“她”力量:无数次按响生命“重启键”

发布时间:2024-11-23 11:12:0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西宁1月31日电 题:青海高原ICU里的“她”力量:无数次按响生命“重启键”

  作者 张添福 张静

  ICU是一个危重病人集中、医学设备汇聚、多学科医生配合的平台,无疑也是一个汗水与泪水交织流淌的地方。

  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急诊室里、无影灯下、ICU监护室中,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患者和医生的故事。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甘桂芬和她的团队每天和死神赛跑,努力改变着病人的生命轨迹并迸发出一股“她”力量。

图为甘桂芬(左)和团队开展手术。(资料图)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供图

  此前,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的小童(化名)刚满一岁,四肢瘫痪,且呼吸困难、咳痰无力、肺部反复感染。四处求医几经辗转后,小童的父母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转到我院后,经过专家会诊怀疑是颈髓的问题。通过颈髓核磁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颈髓囊肿,颈脊髓压迫明显。”甘桂芬说。

  确诊后,医院立即给小童安排了囊肿切除手术。“由于患儿病情拖延时间长,导致颈部脊髓损伤严重,术后能否恢复都是未知数。术后两周孩子四肢依然一动不动,这就意味着气管插管没办法拔掉......”

  作为科室主任,甘桂芬心急如焚。她深知,一旦错过黄金恢复期,患者康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住院期间,由于小童刚满一岁,小童父母很难在外面买到适合的餐食,这对小童病情恢复十分不利。

  甘桂芬告诉小童的父母,“以后孩子每天的餐食我从家里做点儿就行。”为了小童身体能尽快恢复,甘桂芬每天换着花样给孩子送餐,肉汤挂面、肉糜稀饭、鸡蛋挂面……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照顾,小童的病情明显好转。“当时孩子呼吸明显好转,至少可以在ICU的病床上坐着了,四肢力量也在慢慢恢复。”甘桂芬这才慢慢放下心来,三个月后,小童出院了。

  一年后的一天,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甘桂芬眼前。“我当时怔住了,这不是一年前的那个小孩吗!”小童的父母专程带着孩子来表达感谢,甘桂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这种成就感无以言表。”

  2022年的一天,甘桂芬受邀在其他医院讲课。此时,该院一位53岁的患者因肠梗阻住院,手术后反复发烧,并出现严重皮下气肿。

  这时,医院医生们想到了正在为他们授课的甘桂芬。询问病人病史、翻看病例、查体……甘桂芬诊断病人为肠穿孔,建议进行二次开腹。

  甘桂芬详细讲述推断依据后,医院立刻为患者安排了手术。腹部打开后,患者肠穿孔、腹腔严重感染,经过手术治疗,两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无法当面致谢,便在所在地做了一面锦旗,通过“云端”——照片的形式发送给了甘桂芬。“工作以来,收到过很多锦旗,但是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手机上收到一面锦旗。”甘桂芬笑着说。

  “甘主任,有一位危重病人需要上ECMO,您赶快来一趟。”2023年8月25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正在休息的甘桂芬吵醒。放下电话,甘桂芬立刻赶往医院。对于在ICU身经百战的甘桂芬来说,她早已习以为常。

  因主肺动脉和两侧肺动脉梗塞导致患者严重缺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入院后为患者做了溶栓治疗,由于静脉溶栓失败,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甘桂芬赶到医院后,与团队医生立即为患者装上VA-ECMO,保证基本的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像这样生死时速的抢救,在ICU里时常就会发生。“对重症救治团队来说,救治病人都是不惜代价的,我们会集结医院最优质的资源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法,竭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甘桂芬说。

  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总有人问甘桂芬,你工作有压力吗?

  她却说:“别人都觉得这是极具压力和挑战的一个岗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希望都以最好的状态对待。因为问心无愧,所以没有压力。”

  在ICU,甘桂芬和她的团队无数次按响生命“重启键”,为挽留生命,不分昼夜。(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