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贡献青年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凝聚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21 12:07:04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为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贡献青年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凝聚科技创新的青春力量

新华社记者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参赛学生和社会各界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黄浦江畔,创新潮涌。就在不久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举办。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参赛学生用自己的创新创造,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

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荣获今年大赛冠军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学生吕晨昕十分激动:“参与大赛的经历,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我将牢记总书记要求,继续提升技术实力,扩展项目在国家安全、海洋观测和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张杭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参赛学生代表之一。本次大赛中,张杭团队带来“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我要继续扎根祖国大地,对接高原地区农牧民的实际需求,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张杭说。

“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参赛学生代表寄予厚望,令广大青年学子感到重任在肩。

3年前,南昌大学学生徐帅曾和团队收获大赛冠军。如今,他们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的照明产品,应用于户外、家居、特种照明等多个领域,并销往美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徐帅表示,要在所研究的光与害虫防治相关作用领域继续深耕,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外青年共同开展科研合作。

“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期许。”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学生李垚臻说,“我要把‘学以致用,研以促用’作为奋斗方向,坚持从课堂学习中来,到创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努力为数字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大赛不仅是高校学生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也成为世界青年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国际创新盛会。

马来西亚人杨渝湶毕业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今年大赛的参赛选手之一。“通过参加大赛,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收获了友谊、增进了情感。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合作交流,一起携手推出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他说。

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关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俄罗斯留学生艾力说:“这项大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队得以开展交流、共同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优势领域各不相同,这项大赛既促进知识的融合,也有助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青年的成长发展,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

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将以这次大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充分发挥国家级和市级双创学院和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作为明年大赛的承办高校,郑州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和组织工作,为参赛选手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确保大赛精彩圆满举行;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组织动员工作机制,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发,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重点实施服务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工作项目,以青年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施展才华。”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书记徐翎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行业产业需求为牵引,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创新实践,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发挥刚刚成立的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作用,为各国青年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助力科技发展,促进人心相通。”

(责编:袁勃、赵欣悦)